在数字化时代的电子商务浪潮中,我国物流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物流业的发展犹如破晓的曙光,展现出无限的前景。从经济的广阔环境和市场条件来看,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我国已经具备了推行物流管理和提升配送技术的基础和市场环境。
物流服务在国内市场已经蓬勃发展,成为众多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也给予了物流业发展的有力支持,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发展配送中心的方针政策。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中,更是鼓励国外资本投资物流和配送设施。
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日新月异,为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众多物流和技术已经开始在我国企业中广泛应用,如条形码技术、信息管埋技术、EDI、MRP等。
从工业领域来看,物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在外资企业、市场优势企业以及正在快速发展的连锁商业企业中,对物流和配送的需求日益旺盛。这标志着我国物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我国物流业发展应全面布局,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出发,建立开放、互联、经济高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体系。
在推动物流业发展中,信息体系的建设是重中之重。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物流具有信息化、开放化、整合化等特征。在这个体系中,物流信息体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负责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和调度。为了促进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我们需要:
3.1 加速物流络的构建
通过推动和市场运作的方式,投入建设全国物流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将物流技术与数字化技能、网络技能相结合,树立多个全国性的物流信息途径。推动EDI项目建造,选用先进的数字技能,并集成现代数字通讯技能,与智能使用体系互联。完善大交通办理体系,充分发挥各种交通网络的功用,构成以现代归纳交通体系为主的运送途径。
3.2 推动物流企业灵活化改造
打造一批规模化、高水平的综合性、网络化大型主干物流企业。通过电子数据交流技能和互联网络,加速物流企业自身的灵活化改造,实现全程物流办理;并推动物流企业对外联络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运用互联网进行实时办理,为品牌企业及B2B电子商务网站提供全球一体化的物流处理方案。
3..3 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随着社会的分工不断细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第三方物流服务正逐步崭露头角。电子商务的崛起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打开了大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供应链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也是一种增值产品。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降低成本,更在于提供超乎客户预期的增值服务,如配货、配送以及各种增值流转加工服务项目等。这些服务都紧密围绕着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供给。
电子商务引发了企业流程的重塑和资源重新配置的热潮。在进行物流信息体系需求分析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合同、保险、单证、语言等诸多要素。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从客户需求出发,重新规划物流流程,注重集成管理,发挥联运代理的协调功能。打造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物流流程再造,为供货商和客户提供灵活高效的物流服务。这里的技能创新涵盖了物流服务项目、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服务规范质量等方面的技术革新,突出吸引人的新物流服务项目;通过技能创新提升服务活动效率,获取满意的回报;实现技能创新内容与活动之间的协同,提升人员素质、优化组织结构、改进物流过程、提高管理水平。
缩短数字化差距,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必然涉及多部门、跨行业的物流资源和整个物流管理体系的优化整合。、国际组织、社会民间组织以及私营部门间的互动至关重要。规划与协调是促进物流相关行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私营部门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其在物流业的变革中将发挥特长、知识和经验的优势。我国物流企业未来将从两个方向聚集:一是专门为电子商务配套服务的实物配送企业;二是自身具备电子商务体系的物流配送企业。传统零售业的大型商业集团亦可利用自己的配送体系为电子商务服务。特许经营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优化整合物流管理体系涉及多种模式并存的企业。
物流教育和训练的普及也至关重要。我们需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物流运营管理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方式。我国应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和训练体系,在大学和学院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并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形成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为电子商务运营者提供培训服务,培养其与物流中心运营管理者的认同感,提升电子商务运营者的物流管理水平,确保物流中心运营的要求有效传达给电子商务运营者。
从全国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视角出发,有必要打破传统物流业各自为营、条块分割的局面,完成物流业的空间优化整合,构建全国范围内协同合作的综合现代物流体系。深圳、上海、大连等城市在此方面已先行一步,提出建设物流中心城市战略,把物流业发展作为全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区域物流体系规划包括构建基础设施体系、神经网络体系、动力机制和运作组织结构四方面内容。当前,规划的重点应放在发展第三方物流网络上,通过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纵向一体化,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优化物流线路,帮助物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时间。物流企业在远离市中心的物流中心进行集中作业也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在方针、资金、技能方面给予大力支撑。以货运枢纽站场和货运站为依托,利用原有的货运业优势,开展延伸服务,建立不同层次、规划、功用的区域物流中心和城市配送中心。我们要对原有的单一功能的集货、送货、中转、贸易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使其转变为具有联接干线运输、城市厂区配送等多元功能的物流中心。
从空间角度出发,合理规划物流用地至关重要。这不仅为物流业发展提供用地空间,也要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城市环境和谐。作为物流中心的空间载体,物流园区是物流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物流企业提供了集中布局的场所,有利于物流企业获得规划效益和集聚效益。物流园区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对引导物流企业合理分布、畅通物流通道、实现物流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实现物流空间分布与城市总体布局完美结合的必要保障,确保物流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一致,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打造具有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特点的物流园区,使其成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通过优化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升物流服务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还要注重绿色物流的发展,推动物流企业实施环保理念,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物流与环境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