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物流公司现状调查报告书

制造业物流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制造业与现代物流的互动关系日益加强,我国制造业物流的发展正处于由实物配送向一体化物流过渡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制造业物流展现出八大显著趋势。

一、制造业物流需求迅猛增长

制造业物流总额不断扩大,在社会物流总额中的比重逐年提升。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制造业务流总额增长快速,已经成为社会物流需求的主要推动力。制造行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物流需求分布不均,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物流需求尤为突出。

二、物流业务向采购环节扩展

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公司开始重视采购环节的物流管理,向低成本、准时化的采购物流转变。如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通过订单采购物流管理,实现了低成本、准时化的采购物流,并整合了生产与销售物流,形成一体化物流体系。

三、物流发展目标转变

制造业物流的发展目标不再仅限于加速销售和降低销售成本,而是向整体优化、提升公司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转变。以燕山石化为代表的石化公司开始实施整体优化,通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来提升公司效益。

四、物流发展趋向精细化和专业化

制造业物流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转变的趋势明显。例如,辽宁省大连市海洋渔业集团公司根据水产行业的特点和产品的特征,加强了水产品物流和冷冻储藏业务,打造了具有行业特色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

五、制造公司拥有丰富的物流基础设施

制造公司普遍拥有一定规模的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库货运车辆和装卸设备等。内资公司的平均规模远大于外资公司,特别是在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和制品等行业表现更为突出。

我国制造业公司内部的物流基础设施规模庞大,且内资公司在物流基础设施的拥有量方面远超外资公司。这一明显的趋势展现出我国制造业物流的强劲增长势头。

当前,制造业公司与物流公司之间的联合趋势愈发显著。例如,宝钢集团与辽渔集团的合作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宝钢集团北方物流中心与辽渔集团在大连湾新港建立了深度合作,这一行动大大提升了宝钢集团的物流效率和刚产量。本钢集团也与物流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已成为行业的核心关键。大型制造公司越来越依赖物流信息化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我国大型制造公司在物流系统改善过程中,已经广泛应用了现代化物流技术和产品。从看板管理到JIT配送,从原料直接送工位到精细化物流管理,这些都显示出我国制造业在物流技术方面的积极进步。

与先进的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的缺失,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应用程度较低。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互动发展尚不明显,导致物流总体水平较低,这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竞争力。制造公司的物流费用率高居不下,专业人才缺乏,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传统制造业在物流管理和运作上习惯自成体系,物流技术应用程度较低。物流网络不健全,未能形成相应的具有效率和竞争力的生产链。公司的采购成本高,原材料与产成品库存量大。这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而且使得资金周转缓慢,公司的经济效率和竞争力受到很大的制约。

我国制造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机械设计领域,发达国家的CAD技术已覆盖制造业的60%,而我国的使用率尚不足10%。自动化技术方面,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实现了柔性自动化,并向智能化、集成化发展,而我国的自动化水平还停留在单机、刚性自动化阶段。在管理技术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并应用了JIT、LP、AM、CE等新型制造模式及MRP、MRPⅡ等管理技术,而我国制造业则更侧重于信息化而非集成化的物流管理,特别是在物流技术和人与团队的综合集成管理方面。

我国传统制造业物流也面临多方面的不平衡发展问题。区域间、城乡间以及制造行业内部的物流发展都不平衡,部分传统产业物流模式转型缓慢。而且,生产物流的发展相对于销售物流较为滞后,基础务与增殖务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物流设施主要被公司自营,利用率低下。

根据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我国制造公司中,原材料物流和产成品物流主要由公司自理或由供应商提供,第三方物流的参与度较低。尽管拥有各种物流设施,如汽车车队、仓库、机械化装卸设备等,但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却不高,汽车空驶率甚至超过50%。

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费用也在持续增长。据统计,2005年我国制造业物流费用比上年增长17.9%,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例进一步提升。在主要行业中,一些行业的物流费用增长迅速,而另一些行业则增长较慢。在制造业物流费用构成中,机械制造业的物流费用占比最高,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物流费用也不容小觑。

尽管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我国制造业的社会物流效率整体有所提升,但物流费用率仍然偏高。与日本的同期水平相比,我国高出3.7个百分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制造业的长期发展,我们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制造业物流的布局政策、组织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入手,培育适合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这包括优化制造业基地布局、构建产业集群网络、推广行业示范布局等关键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推动制造业物流的和谐发展,实现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制造业的分布尚不够集中。一些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以及辽宁省中南部,已然成为制造业的热点。这些区域不仅是制造业务的汇聚地,也是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建设的重点。这些基地的制造业物流网络布局政策,旨在完善区域内的运输仓储、信息及综合服务网络,构建物流联盟的运行模式。这些联盟可以是产业集群成员间的虚拟合作,也可以是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实体形式。

行业示范布局政策则是以优秀公司为标杆,引领其他企业走向改进与创新。通过聚焦这些行业佼佼者,我们可以共同推动制造业物流行业的提升与进步。制造业物流的组织政策不仅关注公司内部专业物流组织的培育,也重视公司物流流程的再塑造。发展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协作网络、开展工业超市试点以及合理安置制造业的物流设施和人员,都是政策的重要内容。

除了上述组织政策的推动,技术层面的改造同样关键。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制造公司物流标准体系等举措,对于解决当前制造业物流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改进,将为制造业物流带来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物流单号查询,物流管理,物流公司,一键查询物流,查物流单号,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