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繁荣景象
我国现代物流业,如一颗新星,在经济的快速扩展和对外开放的浪潮中崛起。它代表着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物资分配和运输系统向新型工业的转变。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近年的成长引人注目。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显著进展
历经建国以来的数十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我国已建立了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铁路、公路里程大幅增加,内河航道、沿海港口、机场等一系列设施不断完善。尤其是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的涌现,标志着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质的飞跃。通信网络的普及,如电话、互联网等,为物流行业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
(二)现代物流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引入现代物流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生产、采购、销售、配送等环节的一体化运营。商业企业则积极推动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的迅速崛起
近年来,通过改造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引进外资物流企业等方式,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营模式和经营规模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服务质量得到提升,物流效率得到提高。
(四)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总成本在GDP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这表明物流业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落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一)市场需求基础制约
许多企业仍保留传统的运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赖企业内部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效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尽管企业内部物流活动有社会化的趋势和潜在需求,但由于市场发育和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有效剥离其内部低效的物流设施和组织。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足
尽管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仍然较低。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服务标准和内部管理规定,难以提供标准化的物流服务。
(三)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
我国物流业在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尽管我国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如物流技术、装备等方面还有待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物流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只有这样,我国物流业才能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前景。我国物流业在基础设施、设备技能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与经济及物流工业的展开需求相比,仍存在显著差距。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整体规模偏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备相对不足,发展水平较低。物流设备及配套设施的技能水平和结构不尽合理,设备和配备的规范化程度较低,导致现有物流设备的效率无法充分发挥。
在物流业的管理方面,我国实行的是分部分办理系统,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系统使得物流流程被割裂开来,制约了物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了公正行使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政策法规之间存在矛盾,难以协调一致,直接影响了各类物流服务的展开。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现代物流业展开的根本对策包括:
(一)建立信息渠道。随着信息技能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世界物流的功率越来越取决于新式信息技能的使用程度。智能化运送系统的建立,以及运送实时盯梢定位系统、运送途径优化的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网络定位系统等各种新式信息技能的展开,将大大推动我国物流业的进步。
(二)完善配送中心以提高整体物流效率。欧洲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配送中心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国也应通过完善配送中心来提升物流效率,包括减少库房建设和人工成本,提高存货透明度,加强物流流程控制等。应根据国情,建立各种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广泛采用高科技手法,如信息化办理系统、电子数据监控系统等。
(三)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都高度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应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物流园区的建设。还应积极为物流园区进行相关配套设备的制作,提供完善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一个趋势是绿色物流,即将环保和可持续性放在重要位置。我国应制定相关方针,处理好与物流相关的能源、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例如,拟定《新归纳物流施政纲要》,加强环保和资源的再生利用,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系统。
(五)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现代物流业对运送仓储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因此规范化程度要求很高。我国应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例如统一托盘、集装箱的规格标准,推广条码技能等。也应实现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一致化规范化,简化系统沟通难度,提高物流效率。
(六)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我国在物流教育和研究方面相对落后,物流常识普及不足。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应建立规范的物流人才培养途径,加强物流教育水平,包括推广企业短期训练、建立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等。通过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善于管理的物流人才,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核心在于拥有一流的物流管理团队。随着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美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众多知名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其中部分高校还提供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构建了规模化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在美国物流协会的推动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物流业得到了广泛实施。诸如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职位,都需要物流从业人员接受相应的职业教育,并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工程师资格。这些资格认证不仅确保了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也为他们在物流领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这样的体系不仅提升了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也吸引了众多有志于从事物流行业的人才加入。美国的物流行业正因其严格的人才培养和资格认证制度,而持续走在全球物流业的前沿,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