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最初在美国企业间开始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处理订购事务。随着技术的不断扩展,EDI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订购事务延伸到了其他领域,如POS出售信息传送、库存办理事务、发货送货信息的交流等。近年来,EDI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尤为广泛,被称为物流EDI。
物流EDI是货主、承运业主及其他相关单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作业活动的办法。参与的单位众多,包括货主(如生产厂家、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承运业主(如物流公司等)、交通运送企业(铁路、水运、航空、公路等)、有关部门、金融企业以及物流相关的其他单位。
让我们通过一个使用物流EDI系统的实例来了解其运作过程。这个物流模型由发送货品业主、物流运送业主和接纳货品业主组成。
发送货品业主(如生产厂家)在接到订购后,会拟定货品运送方案,并通过EDI系统将运送货品的清单及运送时刻等信息发送给物流运送业主和接纳货品业主。这样,物流运送业主可以预先制定车辆分配方案,而接纳货品业主则可以拟定货品接收方案。
接着,发送货品业主根据顾客的需求和货物运送方案下达发货指令,分拣配货,并打印出物流条形码的货品标签。这些标签会被贴在货品包装箱上,同时运送货品种类、数量、包装等信息也会通过EDI系统发送给物流运送业主和接纳货品业主。
在物流运送过程中,物流运送业主会使用车载扫描读数仪读取货品标签的物流条形码,与收到的货品运送数据进行核对,确认运送的货品。在物流中心,物流运送业主会对货品进行整理、集装,并制作送货清单,通过EDI向收货业主发送发货信息。在货品运送过程中进行盯梢办理,并在交货后,通过EDI向发货品业主发送完结运送事务信息和运费请示信息。
当货物抵达时,收货业主也会使用扫描读数仪读取货品标签的物流条形码,与收到的货品运送数据进行核对,确认后开出收货发票,并将货物入库。通过EDI向物流运送业主和发货业主发送收货确认信息。
物流EDI的长处在于,供应链各方可以通过标准化的信息格式和处理方法,共同分享信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例如,对于零售商来说,使用EDI系统可以大大降低进货作业的出错率,节约进货商品检验的时间和成本,并能迅速核对订购与到货的数据,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虽然传统的EDI成本较高,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为物流信息活动提供了快速、简洁、廉价的通信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物流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