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深入解析概念与特性
5.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解读
对于第三方物流这一概念,因其复杂性和多元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各种界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方式。
从广义角度看,第三方物流是商品交易中,除了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的物流服务。这种定义涵盖了太多情境,包括由买方或卖方承担的物流,以及由交易企业出资的物流企业等。这种定义显得过于宽泛。
狭义角度看,第三方物流更侧重于物流服务的实际需求和供应方之外的第三方,通过合同方式向需求方提供物流服务。这种理解更强调外部资源的运用和外包服务的特点。在美国的相关专业作品中,第三方物流被描述为通过合同方式承担货主企业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的企业。
在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则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由供需双方之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一种形式。
5.1.2 第三方物流的基本特性
1. 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与传统的外协不同,第三方物流不仅提供单项服务,如运输或仓储,而是更多地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这些服务是根据合同条款的要求,而不是客户的临时需求来提供的。
2. 个性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目标通常较少,且服务时间长,需要根据客户业务流程来定制。这表明物流服务理论已经从“产品推销”发展到了“市场营销”阶段。
3. 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在西方物流理论中,强调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形成的是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商业交易关系。
4.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第三方物流出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数据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使得订购、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等一体化成为可能。客户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与物流企业进行沟通和协作,这种协作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
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深度参与客户业务流程的物流服务形式,它强调的是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在数字化时代,计算机软件的飞速迭代让精确计算物流活动成本成为可能,进而能更有效地规划物流渠道和商业运作,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正是基于这一进步,企业能够放心地将原本自营的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来运作。这一转变背后的推动力来自于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络的构建,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他们必须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并持续改进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依靠的信息技术工具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资金转账(EFT)、条形码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等。这些工具为企业提供了更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是支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开始意识到资源有限,无法在所有领域都保持竞争优势。他们开始专注于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更具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公司。这种转变意味着企业开始重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并开始寻求外部合作以优化资源配置。物流作为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企业认为自营物流不再是其核心竞争力且面临诸多挑战时,如资金压力、效率低下、技术局限等,他们会选择将物流业务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运作。这些挑战包括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来购置物流设备、因生产规模或季节性导致的物流效率下降以及物流手段的局限性等。通过外包,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专注于其核心业务的发展。参考自《运输物流管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