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现代物流业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加速的近几年里,我国现代物流业得到了较快的扩张。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足发展
历经建国以来的多年制作,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我国已建立起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系统。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长,公路里程更是突飞猛进,内河航道也日趋完善。一批现代化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信网络的普及,为物流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电话、互联网等通信工具已广泛普及。
(二)现代物流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为应对市场竞争,许多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引入现代物流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实现生产、销售、配送等环节的一体化运作。商业企业则加快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崛起
随着传统企业的改制重组,以及外资物流企业的引入,专业化物流企业快速形成,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模式、不同经营规模的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物流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
(四)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说明物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需求基础约束
尽管物流需求在增长,但许多企业仍采用传统的运营模式,物流活动主要依赖企业内部完成。这种自我服务模式限制了高效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发生和扩展。尽管有企业开始寻求外部物流服务,但因市场发育和企业改革的不完善,这种需求仍受限制。
(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不足
尽管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仍然较低。许多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基本的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物流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全程物流服务还有待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内部规程,使得物流服务难以标准化。
(三)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
与经济发展和物流工业的要求相比,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仍有较大差距。交通基础设施整体规模仍然较小,物流集散和储运设备较少,发展水平较低。设备和技术的标准化程度较低,无法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率。
(四)管理体系和机制障碍
我国物流业实行的是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部门管理体系,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使得物流工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了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克服这些管理和机制上的障碍。
五、物流人才匮乏问题
在我国,物流研究和教育仍然相对滞后,物流知识普及程度远远不够。物流企业也未能足够重视人才培养,导致从事物流工作的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当前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养途径。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尚未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充分认可,企业的短期培训仍是当前物流教育的主要方式。
三、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对策
(一)建立信息渠道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物流的运营成本,为世界物流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今,世界物流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型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未来发展趋势是建立智能化运输系统,运用运输实时跟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网络定位系统、三维条形码技术和红外线感应系统等新型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电子化管理与网络财政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紧密结合。
(二)完善配送中心提升整体物流效率
在欧洲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配送中心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用是减少仓库建设和人工成本,提高存货透明度,加强物流流程控制。欧洲各国的国情不同,物流发展形式也各具特色。在现有的物流配送中心中,既有加工配送型,也有单纯储存配送型;既有专业产品配送,如汽车配件、食品等,也有综合物流中心;既有物流与展览展销的结合,也有跨区域的全球物流配送中心。这些配送中心广泛采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如信息化管理系统、电子数据监控系统、现代化立体仓库、条形码扫描等。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各国(或地区)都高度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例如,日本在物流园区建设过程中,考虑到物流企业的投资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明显等特点,为参与物流园区建设的企业提供了政策优惠。还积极为物流园区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支持,包括统一规划园区内的交通、道路、绿化、教育、娱乐设施等项目,打造完善的服务功能和优良的生态环境。
(四)绿色物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并重
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绿色物流,即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其目标是解决与物流相关的能源、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日本正在制定的《新综合物流政策纲要》的重点之一就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对可再利用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建立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系统。
(五)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
现代物流业需要对运输仓储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因此标准化程度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全球统一的规范,世界物流水平将难以提升。目前,美国、欧洲已经基本实现了物流设备和工具的统一标准,如托盘的尺寸规范、集装箱的统一标准及条码技术等,这大大降低了系统运作难度。在物流信息沟通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标准化,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使得国际间的交流更加简洁高效。
(六)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关键是拥有一支优秀的物流管理团队。在物流人才需求推动下,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许多知名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部分高校还设立了物流研究方向的硕士课程和学位教育。在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支持和推动下,全面开展了物流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通过考试取得相应资格后,才能从事相关的物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