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不同于常规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以其深厚的基础性、公共性和服务性特色,明确归属于基础设施建造领域。据前瞻工业研究院的《2016-2021年我国物流园区建造规划与运营方式剖析陈述》指出,物流园区的诞生源于两大主要动因:
是为了应对城市交通压力、环境污染以及功能结构调整的挑战。以日本东京市郊的四大物流团地为代表,物流园区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物流园区的出现是为了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经济合理性。例如,德国的不莱梅物流村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从微观社会功能的角度看,物流园区对所在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发挥集聚效应:
通过集中散乱的货站、货场和货物,物流园区采用规范化流程、现代化技术手段、规模化设施设备和综合化信息渠道,有效提升物流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从而发挥集聚效应,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 改进城市环境:
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功能组合的调整,物流园区减少了交通线路和物流设施在城市核心区域的占地。联合运输、车辆集中清洁维护等措施,有效减少了车辆出行、噪音、尾气和货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从而改善了城市环境。
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物流园区通过一体化的管理和规模化运作,满足区域物流需求。运作效率的提升和运营成本的降低,减轻了对企业成本的压力,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4. 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多式联运:
通常,物流园区的建设依托城市交通枢纽或港口,能够实现公路、铁路、港口等不同交通方式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不同物流节点的运输方式差异,通过物流园区的联合运输和有效衔接,将散杂的货物纳入联合运输的轨道。
5.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物流园区的空间集聚和效益集聚,缩短了物流服务时间,提高了物流服务速度,减少了转运、装卸、存储等环节,提高了准时服务水平,降低了货物损坏和物流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综合化和现代化的物流服务。
物流园区还具有微观事务功能与配套功能。其事务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园区的设施设备、技术手段、组织管理等资源,为客户提供各种物流服务的能力。这些功能包括存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分拣以及信息服务等。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工作、金融、生活、综合服务等配套功能。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促进物流行业发展、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