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海尔集团在1999年踏上创新的征程,以“商场链”为枢纽,重塑业务流程。他们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带动物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协同运动。海尔通过观念的革新和机制的重建,构筑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物流领域,海尔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一流三网”同步流程。
海尔的“一流三网”理念,深刻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精髓。“一流”即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而“三网”则包括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络。这三个网络同步运作,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这一物流管理模式实现了四个重要目标:
一、为订单而采购,彻底消除库存。海尔实施了过站式物流管理模式,使得库房不再是静态的物资储存地,而是一条动态流动的河流。在这条河中,物资按照订单需求进行收购和生产,从而彻底消除了呆滞物资和库存。
二、面对复杂的订单环境,海尔物流展现出了强大的整合能力。每月接到6000多个订单,涉及7000多种产品和15万余种物料。在整合物流资源后,呆滞物资下降73.8%,库房面积和库存资金也大幅减少。
三、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提升了海尔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通过优化内部和外部资源,供货商数量得以精简并国际化拓展,建立了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世界500强企业如GE、爱默生、巴斯夫等都成为海尔的供应商,确保了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的稳定性。更多国际大公司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的产品前端规划中,供应商参与产品开发的份额已达到50%。
四、海尔以三个JIT(即时生产、即时配送、即时分销)的速度实现了同步流程。通过BBP收购渠道、ERP信息系统和先进的物流设备,供货商、生产和配送流程都实现了电子化、自动化管理。现在,海尔能在中心城市8小时内、区域内24小时内完成配送,全国范围内4天内到货。
计算机网络为海尔连接了新经济的速度。在企业外部,CRM(客户关系管理)和BBP电子商务平台搭建了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和供应链资源网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交流。电子商务也大大提高了业务效率,网上支付比例已经达到总支付额的20%。在企业内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物流设备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还提升了物流流程的精细度,实现了质量零缺陷。计算机管理系统则建立了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将电子商务信息迅速转化为内部信息,以信息替代库存,追求零营运成本。
海尔通过创新的物流管理模式——“一流三网”同步流程,实现了采购、生产、配送和信息的全面整合和优化,提高了业务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全球供应链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