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在我国近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简单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逐步扩展到涵盖供应商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物品的运输和保管,以及信息的全面归纳和整合,以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我国的物流业在近几年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以2004年为例,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惊人的38.4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0%,明显高于同期的GDP增速。这其中,工业品物流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这一显著增长趋势,清晰地反映出经济发展对物流需求的强烈依赖。到了2005年,尽管增速略有回落,但仍处于快速增长区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物流业的增加值以及物流技术的装备水平都在逐年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
尽管我国的物流业在规模上有所扩展,发展速度也在加快,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对物流业的投入仍然不足。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存在行政分割和行业垄断现象。物流系统分为内贸和外贸,运输行业归属多个部门管理,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制约,各行业、各地区间的物流竞争和重复投资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部分高度国有化的行业如外贸、民航、铁路、包装、通讯等,由于政企不分,官商作风严重,经济犯罪问题也在物流领域频繁出现,导致物流客户对服务提供者失去信任。许多决策者对现代物流的概念仍然模糊,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仍然步履维艰。
尽管如此,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在泛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区域以及东北区域等地的联合与协调下,我国物流业正在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专业物流如连锁零售、汽车、钢铁、医药、粮食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流业与互联网经济一同被视为“新经济”的重要内容,成为第三利润源泉。
为了提高我国物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物流技术水平,加强物流管理创新。还需要解决行政分割、行业垄断等问题,推动物流一体化进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我国的物流业真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物流领域面临的挑战与转型升级策略
在众多决策人士的视野中,物流的重视程度往往仅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投入上。这种单一的投资方式导致的结果却是物流发展的多重困扰,例如物流相关的服务系统的落后以及投资重复造成的资源浪费。金融、结算、保险、通讯、信息技术等行业与物流紧密相关,但它们的发展却处于高度垄断和低效的阶段,这无疑给物流电子商务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物流服务水平的滞后不仅增加了我国生产行业的成本,还使得物流企业的自身成本上升。我国物流企业内部的专业服务自办化程度虽高,但专业化水平却不高,导致物流服务整体效益低下。
从流转规模来看,我国的规模相对较小,效率较低,现代化水平也相对较低。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明显较慢,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较高。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分销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外大型商业资本的进入将重塑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我们必须对物流发展进行深度思考和策略调整。
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我们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和生产流转的发展趋势,合理规划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和水准。我们要实现物流配送的现代化,包括库房的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配货电子化等。
我们需要整合物流资源,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通过资产联合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特别是与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的改组、改造相结合,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域限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社会化的物流企业,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
我们还要鼓励生产资料的分销企业完善其服务功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及零部件的配送服务,建立专业化的加工配送中心,不断扩大配送产品种类和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制造企业投资发展专业物流公司,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开展物流业务。这些企业可以在为其产品营销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功能完善和业务拓展,发展专业化物流,并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向社会化物流发展。
我们应推动国内外的物流领域的广泛合作,吸引外资投资我国的物流业,参与我国传统物流企业的重组和改造,以提高我国物流的现代化水平。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期待物流行业的崭新面貌和更高效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