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ERP的热潮退去,物流供应链软件成为了软件领域的新焦点。权威机构CCID和CCW的调查报告指出,物流管理软件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超越ERP,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的主流。数据也表明,从2002年到2005年,物流软件市场规模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增长,这一趋势预计还将持续。尽管市场前景如此诱人,物流软件厂商的日子却并不如想象中的滋润,许多厂商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这看似矛盾的表象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尽管物流市场发展迅速,但我国物流软件业与物流业的并行发展并未如愿实现。物流行业的迅猛增长,尤其是基础服务的快速发展,如运输、仓储等,并没有带来信息化进程的同步前进。
首要原因在于我国物流业尚不成熟。目前,第三方物流商主要提供的仍是基础服务,而信息、加工处理和财务等增值务占比不高。物流业的重心仍在国内运输,对于GPS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国际物流业务更是有限。从当前需求来看,他们并未迫切需要使用物流软件。
我国物流市场正处于混沌的发展期,许多物流商对自身发展仍在探索之中。物流商发展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未来趋势的迷茫,造成了物流软件市场面临的瓶颈。物流商采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初衷是降低成本,以人力为主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尚未完全具备物流软件所需的IT环境。运行专业物流管理软件意味着巨大的软硬件投资,对于许多老国企而言,如何安置运行软件后的剩余劳动力也是一个难题。
物流软件产品本身也令人堪忧。物流软件厂商质量参差不齐,许多中小型物流软件厂商缺乏深度了解客户需求的能力,缺乏咨询、培训、服务等支持能力。他们的产品能否针对客户需求“随需定制”,也是买家顾虑重重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了一种奇怪的现状:一方面是媒体和专家的热情呼吁,另一方面是物流市场的冷淡反应。随着物流市场的成熟,使用物流软件改善自身运营将成为一种趋势,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物流软件并非人人都可以畅享的盛宴。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一两年内将有约40%的物流管理软件商被市场淘汰。为何众多厂商急于赴宴,却走向了一个充满未知的陷阱?回顾IT业的发展,这样的市场悲剧我们已经见过太多。从网络泡沫到数码相机再到物流管理软件,厂商们蜂拥而至,然后纷纷出局。
市场的优胜劣汰是不可避免的,但这里充满了太多的浮躁与急功近利。许多厂商热衷于投机,难以摆脱暴利心态。因此他们盲目跟风,做什么都热,但许多企业并没有形成自主的核心特长或技术,这些特长或技术能够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且短时间内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因为没有持久性的竞争优势,所以很容易被市场超越或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