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乃是实体物品从供应地至需求地的转移过程。而当我们谈及“现代物流”,其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了高科技手段,运用计算机信息联网,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实现了物流速度的飞跃,准确率的提升,库存的减少和成本的降低。可以说,现代物流延伸并扩展了传统物流的功能。
在我国,众多专家学者对现代物流有如下定义:根据客户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资从供应地搬运至需求地。它涵盖了运输、存储、加工、包装、装卸、配送以及信息活动等多个方面。六部委在2001年的文件中,对现代物流的描述为:“涵盖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务。”
说到物流活动的历史,其实自从人类活动开始,物流活动就一直存在。物流涉及到物资移动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包装、装卸等。如果我们从一般了解的角度来看,这些物流活动在热衷于讨论物流概念之前就已经存在,它们似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其中,物资的运输和装卸可能是最古老的部分。在人类生产有了剩余物资时,便产生了对物资的保管(仓储)需求。包围在同一范畴的加工、配送以及信息处理虽然出现得相对较晚,但在实践上远比我们现在讨论的要早得多。
那么,传统的物流运作和我们现在追求的所谓现代综合物流有什么差异呢?最大的差异在于传统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分裂,没有整合。传统物流中的运输、装卸、仓储、加工等环节由不同的经济实体分别承担,他们之间似乎没有共同的利益联系。导致了复杂的物流搬运程序,这些程序使得伴随物流的信息被人为地分割开来。虽然这并没有影响到物资的实际流动(即从生产者到用户的整个过程),但却影响了物资流动的效率和成本。
回顾传统物流的发展历程,日本有一个六阶段的划分方法。而传统物流的开展经历了前期阶段、单个办理阶段、归纳办理阶段、扩展范畴阶段等。在前期阶段,物流按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场所互不联系地分别进行。到了第二阶段,人们开始有了物流成本意识,但仅有物资保管或发货部门在努力降低成本。到了归纳办理阶段,物流作为独立的事务开始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并采取措施综合处理各种物流功能的优化组合问题。而在扩展范畴阶段,物流已经开始影响到生产和销售。
从这几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物流行业在不断完善,而且在第三、第四阶段已经开始考虑物流的多个环节组合问题。总体上并未达到物流的整合。由于传统管理思维和形式的束缚以及可靠的络技术的缺乏,要在传统的物流形式中实现物流整合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