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被誉为继劳动力与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关键在于控制物流成本以创造实际的经济效益。物流成本的构成在美国被详细划分为库存费、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费用三个部分。其中,库存费涉及库存物资的保存成本以及库存资金占压的利息;运输成本则涵盖了各种运输方式的费用,包括公路、铁路、国际运输等;而物流管理费用则是基于历史情况并经过专家评估确定的固定比例计算得出。
在我国,物流运营成本相对偏高是一个普遍现象,相较于发达国家,我们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较高。这主要是由于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的。在宏观层面,国家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较小,运输矛盾突出,物流产业缺乏先进的网络技术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空载率高达60%,仓储量是美国的5倍。税收政策也制约了物流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需求。在微观层面,企业内部的物流设施陈旧老化,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多数企业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物资调配部门转型而来,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企业效益,缺乏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资金。
物流管理成本高也是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这主要表现在管理水平落后和信息技术滞后两个方面。许多物流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有待提高,且许多仓储业资源丰富却未能充分利用。我国物流行业的信息处理水平较低,大部分物流企业电子化水平低,导致物流环节成本居高不下,加剧了成本压力,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我们需要加快设施建设并提高物流效率。国家应扶持物流产业,加大对其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给以适当的税收优惠。我们应统一管理物流资源,合理布局物流网络,将物流企业纳入网络范围。物流行业应利用全球化机遇吸引外资投资,改造旧有的物流设施,并重点发展现代仓储和技术更新。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互联网技术、条形码及识读技术等来实现电子化智能管理,最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物流行业朝着更加迅速和规范化发展的方向前进。它们不仅使物流企业对市场反应更为敏捷,操作更为标准,而且有效地减少了库存和延迟交货的现象,从而显著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和准确性。
在提高管理水平方面,我国正在加快物流领域的人才建设步伐,借鉴美国的经验,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立专门的物流专业,并开设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我国也在积极开展物流在职教育,通过美国物流协会等组织培养了大批物流产业人才。为了提升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的水平,我们还通过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养体系,开展各种培训课程,对物流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和技术教育,普及和宣传物流知识,着重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知识型专业人才和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意味着企业管理特征的不断改革和优化,也是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信息共享的关键。通过利用企业内部的Intranet,将原本独立的部门紧密连接起来,使原本分散的信息资源成为全企业的共同资源。当企业内部的Intranet与国际互联网骨干网相连时,不同地点的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将更为顺畅,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也将得到极大的加强。这有助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统一信息管理体系,显著降低设备和人才的重复性投入,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而在企业运营的网络化方面,通过Intranet或Internet、电子数据交换(EDI)和计算机等技术,我们可以完成网上交易、网上结算、售后服务等操作。网络化建设还能将同行业及不同行业的物流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人才、设备、技术、信息共享的规模化格局。在网络的作用下,物流企业可以将生产商和客户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双向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国际、国内任何区域的物流业务,从而极大地优化物流企业的运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