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之际,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自年初以来的元首外交活动,一幕幕精彩纷呈的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故事跃然纸上,让世界为之惊叹和称赞。
这些故事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涵盖了各国政党领袖的云端交流、中俄两国元首的深入会谈、中法领导人共同欣赏的琴韵悠扬,以及中国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种植的友谊林等。它们包含了跨越大陆的访问、跨越时差的深夜通话、真诚坦率的战略沟通,以及温暖的互动会谈等。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习大大主席领航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写下了中国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新篇章。
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时代在变迁,历史在奔涌。在这背景下,中国的大国外交如破壳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例如,在持久的耕耘和新开启的年轮里,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取得重大成果,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这一事件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中国在其中的角色不可或缺,得到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的分析肯定。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另一重要里程碑。这个倡议的初心是为了探索共同发展的新办法,造福各国和世界。十年间,这一倡议已形成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习大大主席向世界发出新的“丝路邀约”,展示了中国推动全球合作的决心和行动。
“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元首外交活动中频繁出现,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与中亚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与中亚峰会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中国理念在地区多边和双边层面得到广泛认同和实践,澳大利亚媒体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随着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的相继提出,中国为困扰世界的各种挑战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仅满足了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渴望和期盼,也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对完善全球治理的新思考。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赞誉中国为“真诚趣怪网”,并希望中国能继续发挥领导力和影响力。美国亚洲协会中国问题专家贝茨·吉尔认为,中国的这些倡议不仅在经济力量上有所展示,更在思想领域展现了其优势和实力。
中国不仅是思想的引领者,更是行动的先行者。致力于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中国正在与各国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主席的出访活动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擘画了新未来新愿景,也为解决乌克兰危机积聚了理性声音和有利条件。
元首外交的交往形式多元丰富,既有面对面的交流,也有书信外交的温度。真挚的信函被送到各国青少年、学者、艺术家等人士手中,传递着友谊的使者,阐述文明交流互鉴之道,展现了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中国的大国外交也在视野、格局、理念、形式、层次和行动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在世界多极化和人类文明多样性复兴的历史性变革中,中国扮演着最关键的角一。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强大的脉动,不仅是物质力量的增长,更是精神世界的觉醒。它们更加珍视本土文化传统,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强调战略自主、团结自强,携手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中国在这场时代大潮中勇立潮头,为苦寻发展良方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阐述,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发展中国家的“繁荣的求索”提供了新选择。面对现代化之问,中国自信地回答了如何坚守人民至上理念、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等关键问题。
随着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联调联试综合检测列车的运行,中国的全球化步伐正在加速前进。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展现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和领导力。中国的全球视野和开放态度也向世界传递着一种积极的信息:中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和朋友,愿意与其他国家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随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走向中国、拥抱中国,他们不仅汲取发展的经验,更获得治理的启迪,共同守护发展的权利,分享繁荣的机遇。就在巴西总统卢拉病情初愈之后,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习主席表示,他率庞大代表团第三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深化扩大合作有助于巴西的“再工业化”进程。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也在访华前决定借鉴中国经验,在全国每个州的一个区实施脱贫计划。中国经验在中亚大地落地生根。
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紧密合作,更凸显了中国作为全球治理改革同伴的地位。2023年开年以来,两个致力于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多边平台因扩员进程备受瞩目。上海合作组织在不久前举行的峰会上迎来新的成员国,新开发银行则对越来越多的国家产生强烈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国家期待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正如巴西环球在线网站所评论的:“全球动力中心从西向东加速转移,而中国处于这场运动的中心。”中国正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谱写多极化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篇章。
中国的誓言和行动相一致:“我们决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而是同其他国家一道实现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平等尊重、以诚待人的外交理念,让中国交到了更多的朋友。无论来访者是谁,中国皆以周到礼数平等相待,展现的是“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外交精神。
中国的重情尚义、立己达人的精神,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敬意。无论是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宝贵帮助,还是新冠疫情期间的倾力支援,中国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被外国领导人频频提起,被各国人民深深牢记。
中国的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的中国之道,让世界看到了人类的新未来。这种中国之道体现在与各国的交流中,是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守、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呵护。中华民族历来反对穷兵黩武、恃强凌弱、国强必霸。中国愿意与各国一道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独特的路径,我们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也不走国强必霸的误区,而是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一道路,被称之为人间正道。无论是促成沙特和伊朗的复交,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还是寻求有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我们始终致力于共建“一带一路”,落实重大倡议,共同描绘一个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在行动之中,中国积极践行“和合之道”,汇聚“和合之力”,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在坦桑尼亚的一个普通日子里,中土东非有限公司的员工成功接通水管,这一行动赢得了当地居民的鼓掌欢呼。这样真实的故事,是我们和平崛起路上的一个个生动注脚。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提到外交哲学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以多元一体的整体意识看待世界的“合作主体哲学”,更能体现时代精神,更得人心。
关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国际社会曾有一个疑问:“中国的和平崛起之后是什么?”如果我们能深入了解中国的友谊与合作故事,理性看待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案与行动,便会明白,新时代中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路上,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大国崛起新路。我们致力于开辟的是一个命运与共、美美与共的人类新未来。
在2023年的新年贺词中,习主席引用了苏轼的话:“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中国将继续与世界携手同行,克服困难,追求更远的目标。在此过程中,众多文字记者记录了这些感人的故事和重要的时刻,编辑们精心整理,统筹安排,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