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本文深入剖析了供应链管理的思维,首次清晰地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八大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构成了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核心,为构建一门完整的新型学科——“供应链管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引言
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一种新的管理形式,更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近年来,随着供应链实践的不断丰富,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研究也愈加深入。现有的研究多聚焦于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层面,如管理办法、手法、技能等,而对其管理思维及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填补这一空白,对供应链管理的思维进行深入剖析,并提炼出供应链管理的八大原理。
二、供应链管理的八大原理
1.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需转变原有的纵向思维管理模式,朝着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应横向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以共同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2. 系统原理: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这一系统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通过信息、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形成整体竞争力。
3. 多赢互利原理:供应链管理强调企业之间的密切协作,通过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伙伴关系,实现多赢互利的目标。中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共赢的局面。
三、思维方式的转变与供应链管理原理的关系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和系统原理体现了供应链管理思维方式从纵向思维向横向思维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企业开始认识到仅凭自身有限的资源和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集成外部资源,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将供应链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强调各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以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而多赢互利原理则是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企业间的协作和共赢,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协作共享的新纪元
供应链不再是单一企业的封闭系统,而是由多个企业共同参与的动态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协作共享”成为核心原则。协作意味着企业间紧密合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共享则强调资源的互补与互利。企业只有集中资源于核心业务,才能确保竞争优势。通过与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这种协同合作的基础是信息共享,只有充分共享信息,才能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和高效运作。
二、需求驱动的市场响应
供应链的存在与重构,都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运作的驱动力,驱动着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转。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订单驱动成为主导模式。从用户需求订单出发,逐级驱动产品收购订单、产品制作订单、原材料(零部件)收购订单,直至供货商。这种逆向拉动的运作方式,使得供应链能够更精准地响应市场需求,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与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推动式运作相比,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拉动式运作更能适应现代市场的快速变化。
三、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准确可靠的信息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供应链的协调运行依赖于各个节点企业之间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提高信息沟通的准确性,减少人为错误和失误导致的损失,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信息共享的增加对于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它使得供应链上的企业能够实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和扩大效应。
四、快速响应的市场竞争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必须具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包括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组织生产的能力。只有不断推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定制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供应链管理通过各节点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准时收购、准时生产、准时配送等管理手段的运用,体现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思维。
五、同步运作的协同合作
供应链是一个由不同企业组成的网络,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直接影响着供应链的运作效果。同步运作原理强调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只有建立和谐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实现供应链整体的最佳效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在于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一致。通过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风险共担等合作方式,实现供应链上的企业同步运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这种协同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和共同目标,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化效益。
以上内容强调了协作、信息共享、需求驱动等关键原则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并生动描绘了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供应链的协同运作是核心,它要求各成员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步伐一致。只有通过同步化的生产计划和协作,供应链才能实现高效运作。在构建的按时出产体系中,上游企业需准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要的原材料(零部件)。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不稳定,甚至中断运作,进而影响对用户需求的响应能力。确保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生产节奏的一致性至关重要。
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的准确无误、畅通无阻,是实现供应链体系同步运作的关键。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确保信息在供应链中顺畅传递。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过量生产和库存,使供应链体系的运作与顾客需求保持一致,迅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遵循动态重构原理,供应链是动态的、可重构的。供应链是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市场机遇、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当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发生较大变化时,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进行动态快速重构。
供应链动态重构的主要元素包括市场机会、合作伙伴选择、核心资源集成、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敏捷性等。发展趋势表明,构建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将是供应链动态快速重构的核心内容。
本文提出的八大管理原理是在深入分析供应链管理的丰富内涵后提出的。虽然供应链管理的思维理念已经在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体现,但一直未能得到归纳和提炼,未能够上升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管理原理明确提出。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决策、规划、协调、控制、创新等,与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学科有很大不同。本文提出的供应链体系八大原理为供应链管理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最终将形成一门完整的新型管理学科——供应链管理学。
参考文献:
1. 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体系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2. 陈志祥、马士华,“企业集成的系统方法论研究——供应链的系统性、协调性和运作范式”,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