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一个描绘通过网络(包括Internet)进行交易、交流产品与服务的崭新概念。Kalakota & Whinston在1997年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电子商务的丰富内涵。从通讯视角看,电子商务是通过电话线路、网络或其他电子手段传递信息、产品或服务。从商务视角来看,它是为了促进商务交易及工作流程自动化而应用的技术。从服务视角出发,电子商务是一个工具,帮助公司、客户、管理者减少服务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服务速度。而在在线视角,电子商务通过Internet及其他联机服务,提供产品和信息的买卖。
由于电子商务涉及的范围远不止买卖,还涵盖客户服务、商业伙伴间的协作以及企业内部电子交易等,因此有些人更倾向于使用E-business一词,即广义的电子商务。这个更广泛的定义不仅包含买卖,还关注价值创造、客户获取、竞争优势共享等方面。正如IBM公司首席执行官Lou Gerstner所言,广义电子商务是一个完整的周期,代表着高速度、全球化、增加价值、获取新客户和共享竞争优势。
在文献综述方面,本文将分为图书文献和期刊文献两部分。图书文献主要选取被频繁引用的经典之作,如方美琪的《电子商务概论》,这本书从整体上介绍了电子商务的概貌,涵盖了电子商务的模型结构、应用技能以及其在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另一本值得一读的是张铎的《电子商务与物流》,这本书详细探讨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联系,对于理解电子商务的物流特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等有着重要作用。张楚的《电子商务法初论》对于理解电子商务法律框架和准则也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二、期刊文献的精选
期刊文献的优势在于其时效性,能够反映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和热门话题。在挑选期刊文献时,除了选择新近发表的文献外,还倾向于选择那些有创新性和热点的文章。例如,“侯复兴.对电子商务界定的探讨”这篇文章就从多个角度对电子商务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对电子商务概念的合理界定和其内在的描述。文章还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更准确地定义了电子商务,特别是重点研究了微观电子商务的概念。这样的界定对于后续的研究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电子商务的技能基石
汪勇与熊前兴在《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电子商务技能展开总述中深入探讨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他们认为,不同于美国的商务发展推进电子商务的模式,我国的电子商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能推进的。理解电子商务的技能基础对于理解其在我国的展开布局至关重要。从技能角度看,电子商务经历了传统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流和Web电子商务三大阶段,正向着智能电子商务方向快速发展。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Web的动态电子商务和智能电子商务形式,并给出了动态电子商务的结构模型。
BtoB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及其关键环节
耿东方在《企业改革与办理》中详细论述了BtoB电子商务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是在网络环境下,完成顾客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商业运营模式。文章主要介绍了BtoB交易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包括网站形式的选取等。企业若要开展电子商务,首先需要一个发布供求信息或促成交易的信息平台。按照企业参与的方式,BtoB网站主要分为大型企业的BtoB网站、第三方运营的BtoB网站和工作生态型的BtoB网站三种形式。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和运作方式选择适合的网站形式。
优化BtoC获利形式与CtoC电子商务盈利形式的研究
张海霞和董秀成在《我国商场》中探讨了BtoC获利形式的优化。文章首先介绍了BtoC电子商务盈利形式的概念和分类,然后分析了国内BtoC电子商务盈利形式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优化建议。与此耿佃友在《商场现代化》中研究了CtoC电子商务盈利形式,提出了CtoC电子商务盈利形式的一般选择,并对其未来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完美结合
胡丽丽在《商场现代化》中详细讨论了电子商务对网络营销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原有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实务基础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效地开展网络营销是满足企业和顾客之间利益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网络营销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电子商务形式下网络营销的现状,探讨了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的实现策略。
电子商务与法规制度的挑战与应对
吴丘林在《现代商业》中指出,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展开的必然趋势,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向现有的经济生活提出了信誉、技术和交易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国际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在加强立法力度以对其进行有效调整。文章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中需要规范的若干问题。
专家介绍:方美琪教授作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能学院的杰出学者,对电子商务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她的著作《电子商务概论》在我国学术界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另一位专家宋文官教授则是上海商学院办理学院院长,对电子商务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他在多个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对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两位专家共同见证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建议。张教授是我国政法大学的一位杰出学者,其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备受瞩目。多年来,张教授不仅致力于电子商务的研究和实践,更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心得凝结成了多部书籍,其中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有用教程》、《电子商务归纳实训》等,共计20余部教材及专著。这些作品不仅覆盖了电子商务的各个方面,还涉及物流、连锁企业信息办理等领域,充分展示了张教授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深厚功底和广泛涉猎。
除了学术成果,张教授还发表了多篇论文,参与了多个项目研究。特别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研讨方面,张教授的成果令人瞩目。他还独立取得了两项国家专利。他所编写的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物流根底》更是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称号。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张教授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也体现了他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卓越贡献。
作为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能学院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楚教授在知识产权研讨中心担任理事长,同时还是科学技能教育部的主任。他的研究重心在于信息科技法令问题,特别是电子商务法令准则的探讨。张教授于2000年出版的《电子商务法初论》一书,是他在电子商务法领域的开创性成果之一。除此之外,他的研究还涉及网络法、电信法、科技法等领域,尤其是在网络安全与取证技能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研究。
电子商务:一门不断演变的学科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科学,其边界如同其定义一样尚未明确界定,使得对它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多种多样。因其跨学科、综合性的特性,各学科都从各自的角度探讨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经济学、工商管理等,还包括税务和法律法规的建设。这种多元化的视角及其下属的细分科目,催生了多种研究方法与热门议题。
在1999年至2008年间,电子商务论文的关键词高频出现的有“信息”、“物流”、“营销”、“网络”、“安全”、“支付”等。其中,“信息”和“物流”在九年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表明这两个方向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成为学者们的焦点。而在营销之外,信誉和支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通过对文献库中电子商务论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子商务的研究热点。将论文的研究焦点分为电子商务相关技能、电子商务中的经济与管理问题、电子商务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所处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更小规模的研讨议题。
在1999年至2008年间,对于电子商务应用的热门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和传统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重组上;在电子商务技能方面,数据库、安全技术和电子支付是研究热点;在电子商务的经济与管理问题方面,热门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的现状研究、发展预测、信任与风险研究以及市场营销上;而在电子商务环境方面,关于电子商务政策和法规的研究成为热门,尤其是关于税务方面的研究。对此领域进行深入探索的文献数量虽多,但仍感觉速度跟不上实际发展的步伐。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宏观的电子商务范畴,如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的技术层面等。但对于如BtoB、BtoC、CtoC等细分领域的研究仍显不足。随着Web从1.0向2.0甚至3.0的转变,电子商务如何面对互联网的变革也值得深入研究。特别是在面向最终客户的电子零售领域,许多研究仍在使用旧的方法来研究客户,没有考虑到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消费习惯以及表达情感的方式等。从新的视角来研究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营销方面,除了传统的网站建设宣传,还有现在的互动营销等,虽然有很多研究,但似乎更多地停留在技术突破带来的营销方式的变化上。对此领域的深入探讨将为我们揭示电子商务的未来趋势和潜在机遇。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网络领域涌现出众多新概念和新兴职业,如网络推手、网络打手等。这些伴随着网络世界的发展而诞生的角色,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网络的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对电子商务道德和电子商务法规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而针对这些角色的系统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
参考各类网站规划、电子商务体系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如吴涛、姜华的《网站全程规划技能》,Kim和Brad Hampton的《商业网站规划攻略》,以及代伟的《建造专业网站》等,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论支持,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网络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书籍并未涵盖关于网络推手、网络打手等角色的深入探讨。这使我们有必要对网络世界的这一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现实中,这些新式的网络角色涉及网络事件的策划和推广,他们的行为往往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和利益驱动。尽管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世界的繁荣,但他们的行为也常常引发诸多问题和争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新的电子商务道德规范和电子商务法规来规范他们的行为,确保网络世界的健康、有序发展。
对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对网络推手、网络打手的行为特点、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电子商务道德规范和法规建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网络世界的健康、有序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