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的信息化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之路

物流业作为现代产品流转的基石,对商业流转体系和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体现。那么,当前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状况究竟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揭晓!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生产流程、物资流转、产品交易早已突破了地理的束缚。生产要素、产品、服务、信息的跨地域活动规模和形式也在不断增长。这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破运输环节与生产环节之间的界限,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企业供、产、销、储、运等全过程的规划和控制。从整体上实现最优化的生产体系布局、企业运营和管理,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形成有机统一,降低整个商务活动的物流成本。进入20世纪90年代,传统物流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差异在于以各类信息技术为核心,运用数据采集系统、电子商务(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仓库管理系统(W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定位体系(GPS)等信息技术,推动物流的数字化、信息化、数据化、数字化管理,最终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融合。信息技术是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可以说,掌握了信息技术,就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现代物流的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物流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通信卫星和计算机系统率先在美国的汽车公司中得到应用,拉开了用信息系统整合供应链资源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世界物流企业已经焕然一新。历史经验表明:物流并非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行业,而是整合资源的能力至关重要。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商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包括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的经济活动,如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而物流企业则是指负责物品流向的职业,它集仓储、运输等流程为一体,将货物从生产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物流信息化则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收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活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物流信息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基于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

2. 以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用为中心;

3. 信息化覆盖物流活动的各个方面;

4. 最终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 信息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物流信息化分为三个层次:1. 基础信息化。主要解决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和共享问题,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效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和信息传输的规范问题和成本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这一层面很少涉及或基本不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问题。2. 流程改造的信息化。为了不断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企业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应用于物流的流程规划和改造中,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中。信息系统的作用是固化新的流程和管理制度以及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解决方案。3. 供应链的构建和供应链效益的提升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阶段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通过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息反馈服务来提升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互利的利益机制而物流信息系统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重要手段。

根据物流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阶段发展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可分为四个时期。从最初依赖一般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的信息收集传输方式到逐步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再到信息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逐渐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这一过程反映了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深入应用和发展趋势使其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第四个时段(大约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系列物流信息管理理论如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以及电子商务(EC)等逐渐崭露头角,引领物流行业迈向一个全新的“高端”阶段。

物流业是支撑现代产品流通的基石,对商业流通体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物流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物流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尺,体现了物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力量。单纯的几台电脑、几个信息系统以及物流设备的采购并不能称之为物流信息化。真正的物流信息化意味着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运用于物流的各个环节,从运输、存储、装卸、转移、包装、加工到配送。

关于我国物流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得到进一步烘托,90年代中后期开始快速发展。目前在物流企业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普及程度仍然不高,发展也极为不平衡。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存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18.6%,而发达国家多为9%左右,两者差距超过一倍。除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外,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低、信息化配置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认识淡漠。现代物流要求不仅实现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自动化、智能化,而且要求物流运作的专业化和高效化。这要求独立的物流企业运用各种先进的物流设备和软件系统来进行物流活动的安排。

物流信息资源管理混乱也是一个突出问题。许多物流企业未能妥善解决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收集问题,导致体系缺乏充足的信息源,影响了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少企业忽视信息资源规划作业,缺乏统筹规划和一致的信息规范,致使规划、生产和管理信息不能顺畅流转和共享,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阻碍了物流信息化进程。

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的落后也是一大瓶颈。目前,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不仅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在具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尚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体系和运输管理体系等物流服务体系。大多数国内物流设备也比较陈旧,物流自动化设备如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应用不多,与国外的智能化物流管理自动化相比,差距很大。

然后,缺乏物流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也是一个制约因素。许多物流企业的工作人员对现代物流知之甚少,对信息管理的了解也一知半解。大部分工作人员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技能,使得许多自动化处理流程无法实施,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仍未树立权威地位。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改进和完善。尽管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已经进行了规划和规划,但仅有55%的企业设立了独立的IT部门,这与信息化的需求形成了鲜明反差。这一方面与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现阶段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有限,未能树立权威地位。

圆通快递查询单号,圆通快运,圆通客服24小时热线人工,圆通快递投诉电话,圆通速递单号查询,圆通物流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