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集装箱周转数量的不断攀升,国际港口的地位愈发显得至关重要。各国港口纷纷采取措施,如增加设备,扩建码头规模,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并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韩国一直积极扩大港口设施,建造了Gamchen码头、釜山港码头以及Gwangyang一号码头等专用码头。仅仅依靠增加设备和提高现代化水平,还不足以应对迅速变化的海运环境。为了保持其在国际一流海港的竞争地位,韩国港口物流正在构建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化体系,旨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韩国的海港物流信息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
在提升物流设备使用率方面,美国洛杉矶港南加州码头采用了无线射频技术(RFID),结合实时定位系统科技,主动收集进出货场的集装箱数据。该港口还为所有货场的拖车拖架贴上RFID电子标签,使集装箱数据收集程序全面自动化。所有进出码头的集装箱均通过拖架运输,该系统能即时识别贴有RFID电子标签拖架上的集装箱并确定其位置。
相较之下,我国港口物流信息化存在一些问题。总结现状,可以看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资源整合和使用系统集成方面。具体来说,一是采用传统落后的MIS开发理论和方式,导致项目一开始就注定失败。二是尚未走出信息化与港口企业管理匹配的怪圈,无法真正为发展战略服务。三是对港口企业规则理解不深,无法明确物流信息化需求,缺乏科学、可持续的信息化规划。四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特别是在散货码头物流信息渠道建设方面,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港口信息化的失败有多方面原因。有的是对信息化的效果没有充分估量;有的是管理和软件之间存在刚性对柔性的矛盾,因为管理的多变和业务的持续优化需求不断对软件提出改进要求,但缺乏良好的开发体系和后续资金支持。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手段和工具支撑,存在沟通障碍,导致信息化需求难以明确。缺乏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在没有战略信息规划、统一数据标准和数据库渠道以及企业管理模型的基础上,先进行网络硬件和软件架构的建设以及应用系统的开发,导致信息孤岛的形成,使系统无法集成而最终崩溃。
为了推动现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国港口的快速发展,需要处理三个层面的要素。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通过优化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流程,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将体系论和优化技能融入物流的流程规划和改造中,形成新的管理制度并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使物流在规范的流程中提供优化操作方案。促使港口与企业之间形成供应链,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效果,其中物流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港口物流相关企业既是物流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使用者。在构建综合信息体系时,需要考虑提供政策性支持,以有效促进相关企业的信息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