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大的湖泊美甲店(东莞当刮目相看)

东莞的转变之路

东莞,这座曾经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城市,如今已成为人们口中的“松山湖”时代。随着华为等知名企业的进驻,松山湖已成为东莞的新名片,吸引着无数目光。与此大批科技产业园区的员工也涌入这座城市。

Lucia是广东韶关人,毕业于法学专业。她选择在东莞定居的原因,既有亲友的支持,也有自己对法律行业的规划。初到东莞时,她对这座城市并不习惯,认为与广州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计划长期定居。像Lucia这样的律师和众多科技产业员工的到来,为东莞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此也有一部分人正在离开东莞。老邓是一位经营钢材厂的企业家,他选择将工厂迁移到粤西的阳江市。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和招工困难的问题加剧,许多像老邓这样的企业家不得不寻找新的生产地点。与此老邹这位在东莞从事二手电器生意的生意人也计划关闭店铺回老家。他们的离开,反映了东莞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有人离开,东莞仍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凭借“三来一补”政策崛起的东莞,虽然面临产业转移和结构转型的压力,但新的产业正在这片土地上萌芽。就像老邓回忆的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下海潮,新的机遇总是吸引着人们前来。

东莞的土地见证了无数的变迁和故事。从“世界工厂”到“松山湖”时代,东莞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尽管传统制造业面临挑战,但新的产业和机遇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涌现。人们来来去去,不变的是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和东莞的精神。东莞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成为新的产业和人才的聚集地。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在1978年8月的第30天,东莞县二轻局与香港新孚手袋制品公司签署了全国首个外来料加工合同。随后的9月15日,全国第一家外来料加工厂——东莞太平手袋厂正式投产。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厂在成立的第一年就获得了100万元的加工费,为国家赚取外汇60多万港元,为东莞乃至全国的“三来一补”模式开了个好头。

此后,商人、资金、设备和技术如雨后春笋般从香港等地涌入东莞,“三来一补”企业迅速在东莞扎根生长。这一时期,东莞从一个普通的农业县一跃成为享有“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盛誉的世界工厂。老邓对此记忆犹新,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形容东莞是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空气中弥漫着灰尘,打桩机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也促使他选择了与人合伙从事钢材生意。

危机已经悄然潜伏。太平手袋厂在2007年5月倒闭,厂房被拆除。该厂将倒闭原因归结为管理层变动、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再受欢迎以及竞争加剧。对于依赖“三来一补”模式、以低劳动力成本为竞争优势的城市来说,外部冲击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始终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发展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疲软。广东省大量依赖外贸的企业被迫转型或倒闭。为应对挑战,广东省实施了“腾笼换鸟”计划,淘汰落后产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随着原材料、人力成本、土地租金等的上涨,人民币大幅升值和政策环境日益严格,东莞“三来一补”模式的黄金时期宣告结束。全球金融危机后,部分东莞企业开始迁移到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或东南亚,留下的企业也在寻求转型。

劳动力的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发生变化。现在的工人们对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娱乐设施、方便的通勤等。许多工人选择回到家乡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阿凯表示,招工成本不断上涨,技工和工人的工资普遍提高,很多劳动者都选择返乡。一些合资工厂也撤走了,留下的是一些自立门户的小作坊从事廉价、利润低的工作。

离开了“世界工厂”的东莞正在寻找新的机遇。东莞正努力发展松山湖高新区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松山湖,”肖肖告诉燃财经,“除了华为还有许多其他知名企业在此落户。”松山湖原本是东莞市大朗镇的一个大型天然水库,经过发展转型和创新,被开发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如今这里聚集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华为终端等一批龙头企业。华为的搬迁使得松山湖名声大噪,也带动了当地的房价上涨。截至2020年12月10日的数据显示,松山湖高新区已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等汇聚于此。在华为等大企业的引领下,松山湖正在成为东莞新的经济增长极。根据东莞市住建局发布的《2021年3月东莞市商品住宅网上签约销售情况》,在2021年3月,东莞全市的二手房交易均价定为1.83万元/平米。其中,松山湖的二手房交易均价更是高达3.76万元/平米,在东莞的各个街道办、镇以及高新区中位列首位。这一房价飙涨的现象,与华为的外迁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外界对松山湖的高房价有所议论,但在华为内部,抱怨之声似乎并不多。或许是因为高房价的后果并未完全转嫁到他们头上。事实上,华为在松山湖的投资行为已经给其员工带来了实质性的利好。从2019年11月和2020年9月开始,华为接连在松山湖购入商住用地和人才房用地。其中,商住用地所建的人才房,精装修售价不超过1.05万元/平米,相较于周边房价,堪称“白菜价”。不仅如此,松山湖的房地产销售人员还透露,部分楼盘与一些公司有团购优惠的合作。如今的松山湖,早已不再是昔日那片宁静的绿地。从产业角度看,松山湖的高新产业无疑是东莞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这里汇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以及中大研究院、北大光电研究所等知名机构。随着东莞市高级中学、东华文泽学校、东华医院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松山湖的吸引力愈发增强。尽管松山湖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其GDP的快速增长也仅限于其自身范围内。东莞其他区域的产业转型进展相对较慢,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虽然一些企业开始尝试转型,但面临诸多挑战,如转型投入与产出的衡量、机器设备的高成本投入等。松山湖的发展现状与最初的规划存在差异。尽管东莞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着手进行整体转型,通过筹建新区、设立产业园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但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多。其中,人才的流失和增长缓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虽然东莞的常住人口数据仍在增长,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每年仅增加数万人,这对于一个需要快速发展和转型的城市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东莞能否成功转型,仍面临诸多考验。在东莞市于2020年4月发布的《东莞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年至2035年)》中,揭示了令人深思的现象:东莞市常住人口在珠三角九市中的比例逐渐下滑,人口流入的趋势有所减缓。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人口素质和人才规模的提升需求迫切。

如同肖肖的经历,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并未选择留在东莞工作的情况屡见不鲜。啊啾向燃财经透露:“大多数人都选择前往广州、深圳发展。因为东莞的工作机会相对较少。只有那些成为公务员或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才选择回到东莞。”

肖肖直言不讳地表示:“这其实是整个广东省的现状。一方面,广东省的大学主要集中在广州,学生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大多时间都在广州,社交圈和各类资源也主要集中于此,毕业后更倾向于留在广州;另一方面,广州和深圳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无论毕业于何种学校、何种水平,在广州和深圳找到一份月薪5千元以上的体面工作相对容易,这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

对于东莞来说,仅仅依靠华为来实现产业升级和吸引人才前来或许还远远不够。面对这样的挑战,东莞需要寻求更深层次的发展策略,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促进城市的发展活力。

本文来源于燃次元。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生活百科】:转载请保留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