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河北文旅的足迹,走进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走进城墙的世界,聆听它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感受城市今日的脉动。
对于热爱金庸小说的朋友来说,《神雕侠侣》中的「襄阳保卫战」无疑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传奇。这场宋元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真实的战场比小说更加壮烈。
如今,金戈铁马的声音已经远去,但历经战火洗礼的城墙依然屹立不倒,守护着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在这里,城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国内像襄阳这样主城区仍保留城墙的城市已不足20个,保存完整的更是不到10个。为了守护这些珍贵的城垣建筑,10省14座拥有明清城墙的城市共同“捆绑申遗”,被列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让我们一睹这14座城市的明清城墙的风采。
中国明清城墙是兼具权力象征、空间规划、军事防御、抗洪防灾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构筑物。它们是中国古代城市的独特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南京城墙,作为现存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都城城墙,被誉为“世界第一大城垣”。这座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精心谋划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工程,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组成。南京城墙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荣辱兴衰,记录了一段又一段震撼人心的历史。
走进西安,你会被那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所吸引。这座城墙是在唐长安城皇城与元凤元城基础上修建而成,全长约13.74公里。它是一座完全围绕军事防御战略体系而建造的城墙,厚度大过高度,可以用来跑车和操练。
到荆州,你更能感受到城墙的厚重历史。荆州城墙始筑于三国时期,初为土城,是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探寻古老城墙的韵味,荆州、襄阳、临海台州府与寿县的城墙,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宝贵遗产。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荆州城墙,坚固而富有智慧。除了厚重的墙体,还设有藏兵洞,暗藏杀机,可抵御攀城之敌。城墙上特别设计的闸槽与天井,是为了应对肆虐的洪水。当水患来袭,关上城门,在闸槽上安装闸板,从天井往下填土,使城门更加坚固。这座城墙被誉为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府城级城墙,是“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来到襄阳城墙,仿佛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始建于汉高帝六年的襄阳城墙,历经多次重建和修葺,形成了特有的格局。其特有的护城河,经过历代疏浚和拓宽,成为亚洲最宽护城河。宽阔的护城河与坚固的城墙共同构筑了这座“华夏第一城池”,也赢得了“铁打的襄阳”之美誉。
临海台州府城墙,又称江南长城,是历史的见证者。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在此抗倭,加高加固城墙,并创建了双层空心敌台,后来这种设计被应用于北方长城的修建。台州府城墙还被誉为北方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为防范洪水,城墙的一部分马面被修成半圆弧形,这是江南长城的独有形态。
寿县城墙则体现了古人治城的智慧与决心。“金汤巩固”的寿县城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历代的修葺和完善,成为今日之规模。城墙略呈方形,周长约7.14公里。城有四门,都设有瓮城,这种瓮城的设计不仅有防御功能,还有防洪功能。
这些城墙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它们如同年长的守望者,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见证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今,它们已经成为这些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
在古城北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泄水涵闸,犹如城市的呼吸孔。平日里,城内积水通过这些涵闸柔和地流向城外;而当洪水汹涌时,涵闸则自行关闭,严防外水倒灌,保护城内的安宁。这座城墙因其精巧的设计,被誉为“金汤巩固”的传奇。
安徽省淮南市的寿县城墙,拥有独特的形制构造。这座城墙是中国唯一一座方形卫城,展现出中国古代城市的坚固与美观。它位于渤海之滨、辽东湾西岸,曾是明清时期北方的重要要塞,时称“宁远”。
为了抵御北方蒙古兀良哈部落的侵扰,明宣德三年(1428年),总兵巫凯和都御史包怀德联手呈请督造了宁远卫城。城墙的外墙以青砖包砌,内壁则采用不规则的毛石砌筑,旨在增强城墙的稳固性。天启四年(1624年),袁崇焕奉命修缮宁远城,他在城墙四角增筑角台,设有炮台,用于架设红夷大炮。凭借这座坚城和利炮,袁崇焕成功击退后金,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使摇摇欲坠的明王朝得以延续近二十年。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古城墙”。这座城墙是明初兴建并保存至今的宫城城墙,虽然历经风雨,但仍存1.1公里,登上城墙,仍可感受到当年的宏伟气势。尽管明中都的建设中途被废弃,但其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制为后来的南京都城宫殿和北京都城建设提供了蓝本。
开封的城墙是中国第二大明清城墙,全长14.4公里。这座城墙是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的,以青砖砌筑外壁。在开封,“城摞城”是独特的景观,这里埋藏着数座朝代的城池遗址,形成了垂直叠置的奇观。尽管历经战乱水患,开封人民仍选择在旧城址上重建家园,城市的南北中轴线自唐代以来千年未曾变动。
汀州城墙,有着“观音挂珠”的美誉。这座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年),由土城逐渐发展而来。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土城被砖石包裹,更加坚固。崇祯九年(1636年)的扩建更是将州、县城墙合为一体,展示了汀州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城墙枕山临河而建,如诗如画地镶嵌在自然的怀抱中。东段沿着汀江蜿蜒伸展,南段随着西溪河的曲线优雅起伏,而西北和东北段则依附于卧龙山麓,顺势而上,将半个山景融入城内,形成了城中含山,山间藏城的独特景致。从空中俯瞰,城墙宛如一串璀璨的佛珠,挂在观音菩萨的脖颈上,因此被人们誉为“观音挂珠”。
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汀州城墙,是客家文化的精髓所在。这座古城内,弥漫着浓厚的客家风情,城墙更是中原文化与客家文化交融的重要载体。
再移步至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宣化古城,这座曾是拱卫京师的重镇,也是明代长城九边镇的代表。宣化城墙,因长城而建,见证了长城的防御体系。这里曾是王城,谷王朱朴穗曾驻藩于此,使宣化成为申遗城市中唯一的“镇藩合一”类型城市,其城墙填补了“镇城”序列的空白。历经岁月沧桑,城墙虽然斑驳,但每一道历史印记都诉说着“明代长城九镇之首”的辉煌。
正定,这座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的古城,是沟通京师与西北、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正定城墙,始建于北周,历经多次扩建和改建。其城墙平面呈“帽”形,是北方城墙中对风水学说考虑最为突出的一例。每座城门都设有里城、瓮城、月城三道城垣,凸显了古城正定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来到广东省肇庆市,你会发现肇庆城墙是一座集防御与防洪功能于一体的古城墙。这座城墙历经北宋、政和等时期的扩建和修葺,是广东省唯一主体基本保存完整的古城墙。它默默地守望着肇庆古城,矗立在西江河畔,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图源:徽州古城的美景
这座县城城墙,其建设始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犹如一幅古老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它“前抵府城、后枕问政、左临练水、右据石壁”,犹如一位古老的守护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四门为其标志性建筑。
现今,这古城墙仍保留着约1.5公里的长度,其中包括府、县城墙及潮水门、德胜门、临溪门、新安门、问政门等建筑。每一块砖、每一道门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沉淀。
走进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徽州古城,你会被那青砖、黛瓦、白墙间的徽风皖韵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水墨画中。
时光荏苒,历史的痕迹在城墙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们已经成为城市的独特符号和地标。走进这些城墙,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那非凡的建造智慧和技艺,更能领略到那悠远而灿烂的文明。这些城墙,不仅仅是砖石的结构,更是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
图源:南京城墙的壮丽景色
找个时间,去城墙走一走吧。听它们诉说过去的故事,感受城市今日的脉动。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份独特的艺旅文化,让心灵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