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物流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农业涉及广泛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其产品的多样性和不易长时间保存的特性,使得物流成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键环节。
一、农产品物流的特征
1. 农户作为农产品生产的主体和中心企业的供货商,具有多重身份。他们的行为方式复杂,决策过程中理性与非理性并存,受到农户个人的文化素质、偏好、心理状态和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感知、判断、响应商场信号和经济信息时,可能会表现出沉着决策,也可能盲目从众。从数量特征上看,农户作为供货商,其数量具有很大的弹性。
2. 农业物流客体和物流工具的多样性。农业物流客体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中间产品等,此外还包括其他辅料、包装物等。而农业物流工具种类繁多,等级不一,既有现代化的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也有小四轮拖拉机、家畜等较低级别的物流工具,甚至还包括个别的人力。这种多样性增加了农业物流主体在联合方式上的复杂性。
3. 农业物流途径的复杂性。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而农产品消费则具有普及性,这两个特点导致了农业物流途径的复杂性。物流过程可以从农业投入物流的工厂或工业城镇开始,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到达乡村,呈现强发散性;经过农业生产和收获等环节后,农产品由少聚多,由支线向干线汇集,呈现强收敛性。加工或流通加工后,再向分销商、零售商分散,最终从各零售网点分散至千家万户的顾客。这一特征使得农业物流在控制、管理和物流设施投资上具有较大的难度。
4. 农业物流环境的制约性。农业物流环境具有全方位性,其制约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物流能力和物流基础设施的限制和影响农业物流的规模和效率;另一方面,微观物流环境、国家物流政策、农产品工业化标准等也对农业物流构成外部约束和限制。
二、我国农业物流的分类及现状
1. 农业产品物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物流的不同阶段划分,包括农业供应物流、农业生产物流、农业销售物流;二是按物流客体划分,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产品物流。
2. 我国农业物流的现状表现为:在农业分散组织收购、贮存、销售过程中,物流成本占比较大,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损失严重。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农业物流建设的政策引导和科学理论支撑,导致了对物流观念的不重视,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技术不发达。这使得我国农业物流仍然停留在简单操作阶段,无法满足入世后的竞争需求。农产品物流成本高已成为削弱我国农产品在商场交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必须重视农业物流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同时随着农业竞争的加剧和风险的增加对物流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质量运营并强调农业物流的时效性以确保农业生产和销售的顺利进行。随着农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构建现代农业物流网络成为其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性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树立合理的物流网络体系以适应农业工业化的需求。
一、构建完整的农业物流网络化体系观念
农业工业化进程中,我们需要形成区域物流网络体系的概念。这一体系应以农产品出产流转的特色为基础,包括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
1. 点辐射:以区域中心区(主要农产品出产中心区)为中心,向周边区域展开,促进农产品物资流转,加速以中心区为中心的区域物流发展。
2. 线辐射:以辐射干线(如铁路、公路、大江大河等)为带状源,向两翼区域和上下游区域展开,推进区域农业工业化的展开。
3. 面辐射:点辐射和线辐射共同构成面状辐射体系,各区域相互连接,分工合理。其中包括摊饼式辐射和跳跃式辐射。
二、依托农业区域物流中心带动农业工业化展开
农业物流中心的建立需要依托物流基地的建造。物流基地是具有规划化和集约化功能的物流集结点,其建造应注意地理位置、占地规划、流转功能及信息咨询、修理服务等设备的集成。
1. 地理位置:农业物流基地应位于工业中心及次城市边缘,交通条件好,用地充足的地方,一般可选择在交通枢纽地带。
2. 占地规划:物流基地占地面积大,集多种功能设备为一体,是大规模集约化物流设备的集中区域和物流线路的交汇点。
3. 流转功能:物流基地是产供销企业之间的桥梁,具备运输、存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功能,通过先进的办理技能和现代化络,对农产品加工品进行科学管理。
三、树立共同配送促进农业工业化进程
共同配送是将多个流转单位处理同种的或异种的产品配送功能整合起来,促进他们共同使用设备设施,整合物流配送资源,将小批量货品转换成产品集运,形成大批量配送,提供低本钱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农业工业化进程中的物流通过共同配送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完成物流过程中的连锁运营,构成顺畅运作的物流配送体系,发挥连锁运营的优势,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实现络化为农业工业化服务
农产品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的指南。所有的物流活动都是根据信息展开的,最终促进整个物流网络体系顺畅运行。农业产品物流网络体系各个环节的相互连接是通过物流信息来交流的,资源的调度也是通过物流信息分享来完成的。为确保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必须确保物流信息的畅通。农产品物流信息化能够弥补物流传播途徑的不足,增加透明度,使传统的二维商场突破空间概念成为多空间商场,让物流信息流通起来。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物流领域应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电子化、数字化,并在多媒体、高性能的综合网络上主动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交流,最终充分开发和共享物流信息资源,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的过程。在构建农产品物流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一系列关键要素,以确保该体系能够高效、准确地运作并为农业工业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持。以下是我们在构建这一体系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积极的识别系统,该系统应包含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这些技术将为我们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采集和识别能力,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被有效追踪和监控。
电子数据交流是物流络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电子方式交换数据,可以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进而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
我们不能忽视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性。该系统将通过智能算法和先进技术,优化农产品的运输路线和时间,从而减少运输成本并提高物流效率。
仓储管理系统的建设也至关重要。一个完善的仓储体系不仅可以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存储,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需求和管理库存。
出售信息体系是连接农产品与市场的桥梁。通过构建这一体系,我们可以实时了解市场需求,提供准确的销售信息,以便农产品能够及时、有效地到达目标消费者。
通过以上体系的协同工作,我们将建立一个高效、智能的农产品物流络,为农业工业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这一体系将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