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揭示物流成本的低占比现象
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行业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根据数据,我国2013年的这一比率与上年基本持平,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如日本,显然高出不少。从日本的行业数据来看,企业物流成本占产品销售额的比重正在逐步下降,已经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对比之下,美国的物流成本占比虽有所上升,但仍高于日本。
深入解析这一比例构成,以运输成本为例,货车运输中的人工费用占据较大比重。考虑到日本人工成本普遍较高,以及非人工成本的压缩现状,这一数据反映了日本物流成本控制的精细化和效率化。
二、从自动化和信息体系提升角度观察
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行业发展趋势催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在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随着企业产量和销售量的激增,物流量也随之激增,同时伴随着物价上升和人工成本上涨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日本物流行业开始通过增加机械化设备,提高物流处理能力并减少人工。自动化立体仓库正是在此时诞生,它实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和货物的自动化存取。
如今,立体化仓库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日本迅速发展。从制造业到农业、仓储业、批发零售业、银行保险业等行业,物流的自动化得到了广泛应用。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运用自动化立体仓库最广泛的国家。
除了自动化设备,日本物流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信息系统提高效率。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物流行业开始重视提高物流效率。通过构建物流络,将各个网点和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整合在一个体系中,实现了实时在线的物流信息处理和交互,大大提高了效率。
三、介绍降低成本的三大策略
尽管日本的物流行业已经处于领先水平,但他们仍在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根据日本Logistics system协会发布的《2013年日本物流本钱查询陈述》,日本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前三位方法依次是:提高装载率、减少库存和重新规划物流据点。
这些策略是近年来日本企业持续采用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在物流行业中,装载率是衡量运营效率的重要指标。从物流成本的角度来看,运输成本约占六成。小批量、多频次的运输会导致效率低下。提高装载率意味着减少运输次数和成本。而减少库存和重新规划物流据点则是进一步优化物流管理,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键手段。提高物流装载率,是物流行业降低成本的关键所在。通过对货物进行合理的调配,可以削减运用的车辆等运送工具的数目,进而显著减少运送成本。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源于对分量与体积之间对立关系的深刻理解。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货物虽然已经满满地堆满了车厢,但实际的分量却远不到车辆所能承载的一半。对于物流公司而言,按照分量收取运费的模式,这无疑是对车辆吨位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提高物流的装载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对一系列要素进行详细的剖析,如各个送货地址的道路情况、配送时间、货物的分量体积、包装方式、物流网络以及装载方法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却相当复杂。特别是在日本,由于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并受到JIT生产模式的影响,提高装载率的难度更是不可小觑。可以说,日本的物流业已经步入一个精耕细作的时期。
除了提高装载率,日本的企业也开始致力于削减库存。减少在库产品数量,有助于降低存管费用,优化资金流,同时让出入库作业更加便捷。库存的减少并非随心所欲,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物流中心放置的货品是否和热销货品相匹配。
由于日本企业国际化程度高,许多企业已在海外设立生产据点,并在国外进行产品销售。在此背景下,一旦库存不足需要补货,就会面临更多的运送成本和时间成本。从供应链整体视角出发,准确预测库存需求量,合理化设定库存,被视为库存管理的核心。常用的库存减少方法包括整理死库存、整理品类、库存据点集约化、缩短生产准备时间、提高销售预测精度等。
与此受到日本老龄化和人口减少问题的影响,物流需求也在减少。为此,日本公司开始重新规划物流据点,进行整合,减少物流据点的数量。甚至有一些日本公司开始采用工厂直送的方式。日本的物流业正在不断寻求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