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流?
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完成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产地到消费地的全过程规划、实施和管理。这个过程涉及到产品的运送、仓储、包装、转移装卸、流转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具体来说,物流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订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还包括收购、包装、情报信息等。
什么是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不仅仅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品配送问题,还涵盖了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过程中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其目标是全面、综合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核心。
在电子商务时代,全球物流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服务的中心方针是在物流全过程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现代物流的特色包括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以及物流设备、产品包装的标准化等。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我国的物流业尚处起步阶段。尽管专业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开始显现,但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物流行业的迫切需求。
物流管理专业简介
物流管理涉及产品在生产、流转、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时间空间变化。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质材料的时间和场所价值。现代物流涉及计算机技能、网络通信技能、机电控制技能、管理学、经济学等跨学科领域,被企业视为“第三利润源泉”。
浙江工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依托多个学院的雄厚师资力量和优势,培育具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包括运筹学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商企业的生产、运营、服务、规划等部门从事物流管理工作。随着物流学科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物流管理科学已成为近二三十年来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也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的提高,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物流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始关注如何在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物流管理从此从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规模。物流办理科学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崭露头角,揭示了原本潜隐的物流体系的内在规律。这一科学的诞生不仅凸显了物流各环节间的紧密联系,更是现代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法宝。在西方国家,现代物流办理科学的持续发展和完善,背后有着一系列直接相关的技术、经济和政策原因。
产品多样化和小批量化趋势推动了物流配送的复杂性。制造业和营销业中采用的JIT、快速响应、连续补货等技术,对物流服务提出了以时间为关键条件的要求。这促使人们严格控制和协调库存、运输、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以降低库存至最低水平,改变了传统依赖安全库存的物流策略。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力推动了现代物流的进步。物流管理系统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商业化应用为物流系统提供了决策支持功能。条形码技术、EDI、卫星通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作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的水平和透明度。
发达国家在运输领域实施的“放松控制”政策使得运输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物流创新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层出不穷。进入20世纪90年代,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客户服务需求的激增、时间成为管理焦点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些都促使企业越来越注重物流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们发现通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因此企业开始将寻求成本优势和服务差异化的目光转向生产前后的物流领域,并在这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从全球范围看,物流管理是工商企业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物流管理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对物流活动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存储等环节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要素的管理,即对人员、财务、物资、设备、方法和信息的管理;以及对物流活动中具体功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方案、质量、技术、经济等功能的管理。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是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动态平衡,从而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物流管理体系注重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等环节构成。体系方法强调运用现代管理和技术手段,使各个环节共享整体信息,将一切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规划和管理。
物流管理的演变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三个阶段。起源于二战时期军事物资配送的储运形式和技术,战后广泛应用于工业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并赢得了更多客户。当前阶段的物流管理不仅涉及配送环节,更涵盖了整个物料从原材料到最终客户的全过程。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跨职能的流程管理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企业运营中的问题,消除看似高效却实则降低整体效率的部分行为。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物流管理的角色愈发凸显。为了降低成本,运输部门常常绞尽脑汁,但有时候过于追求成本而忽视客户需求,可能导致全局的失败。传统的垂直功能管理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可以整合每个流程上的不同功能,实现整体最优的协同效果。
物流管理的范畴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运输,涵盖了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库存管理、配送和客户服务等环节。这就像一个精密的齿轮系统,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影响着企业的整体运作。高德拉特所著的《方针》一书,从生产流程的视角来管理生产,深入人心。与此美国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更名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反映出行业的变迁与发展。
在典型的制造企业中,需求预测、原材料采购和运输环节被称为进向物流,工厂内部工序间的流转环节被称为生产物流,而配送与客户服务环节则被称为出向物流。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系统化地管理从原材料到制品的整个流程,确保物料畅通无阻地采购、运输、加工、运出并交付给客户。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企业分工日益细化。许多生产企业选择外包零部件生产,将低技能、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转移到人工成本最低的国家生产。以美国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车厂为例,一辆车上的数千个零部件可能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和数百个不同的供应商。这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持最低库存量的前提下,确保所有零部件准时、按质、按量以最低的成本供应给装配厂,并将成品车运送到每个分销商手中。
这已超越了单个企业的管理范畴,需要与各级供应商、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协同合作,集成跨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以确保整个流程的顺畅。只有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实现同一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协同最大化。市场竞赛已经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在此背景下,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在2000年更名为“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以反映行业的变革与发展。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也曾试图扩大物流管理的外延来表达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但最终因多方争议而修订概念,承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物流管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品流动,而是涉及到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程的整合。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物流管理正逐渐演变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