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量”是物流园区生产中的核心概念,它代表着物流活动各环节产生的实物数量总和,包括货运量、库存量和配送量等。在铁路物流园区,货运量尤为关键,作为影响园区规划的重要因素,其预测不仅能为园区发展提供重要参考,还能为物流园区的规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作业条件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物流园区货运量预测的相关流程。不同于一般经济预测,物流园区货运量预测需要考虑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外界因素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产业措施、物流发展状况及交通条件等,内部因素如园区的设备状况、作业水平及经营管理能力等,都会对预测结果产生影响。预测过程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预测相结合。
从运输方向来看,物流园区的货运量主要包括到达运量和出发运量两部分。来源方面,可以细分为公路到达、公路出发以及通过园区作业再由公路出发等部分(包含水运部分)。考虑到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直接由公路运达园区再出发的货量相对较少。大部分公路到达的货物会通过铁路进行转运,而铁路到达的货物除中转部分外,大多会通过公路进行配送。物流园区内的货运量主要包含公路出发和公路到达两部分。
接下来是物流园区货物出发量的预测。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可以将通过物流园区的运量分为“外部影响运量”和“内部影响运量”。外部影响运量是在园区内部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外界经济等影响因素引起的运量;内部影响运量则是由于园区内的建设、设施、规模、经营管理等条件变化所吸引的运量。
对于物流园区货运出发量的预测,可以从两种思路进行。一种是从“运量组成”的角度,按照外部和内部影响运量两方面分别进行预测,然后求和得到园区总运量。另一种是从“区域物流”的角度,因为物流园区是区域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可以先从宏观角度分析物流园区所在经济区域内的货运总量,再预测区域内各竞争节点的吸引范围,从而计算出物流园区在该区域中的吸引能力。
最后是对由公路到达的货物量进行预测。在掌握历年到达总量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时间序列、因果关系、组合预测等方法进行预测。在实际项目中还常用分品类预测方法,将到达货物按品类划分,如煤、油、木材等,依据每种货物的发展趋势和园区可吸引的范围确定未来各品类的到达量。在预测出发量和到达量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区域相关政策、经济发展对园区运量的需求以及不可量化的影响因素,对预测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以上就是物流园区货运量预测的相关介绍,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