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物流学在美国兴起,而后于日本得到了发展。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一理念才从日本传入中国。尽管中国现代物流的起步不过近几年,但其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物流热”。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从政策扶持到市场需求的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建设成为主阵地。一方面,关于物流和供应链的报道日益增多,大量物流学著作出版,学术会议和专栏讨论如火如荼;另一方面,物流相关的会议和设施展览会也日渐增多,吸引了众多物流公司、生产公司和分销公司的积极参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物流实践与理论在中国正蓬勃发展。
回顾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可谓历经曲折。在计划经济时代,物流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的指令性计划。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机制逐渐发挥作用,物流行业焕发出新的活力。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出现,以及生产公司“业务外包”的趋势,为中国物流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在传统仓储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许多传统的仓储运输公司虽然拥有完备的设施和设备,但利用率不高,运营效率低下。这些公司在多种经营方面并不擅长,部分已经濒临破产。一些大型储运公司存在网络不畅的问题,资源未能有效整合,集团优势和合力的形成尚需时间。大量中小型区域物流公司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网络化服务的要求。生产或商业公司往往因为找不到具备能力的TPL服务商而不愿将物流交给专业公司去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入世,国外物流公司纷纷进军中国,对中国物流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尽管短期内可能对中国物流业产生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对中国经济特别是物流业的影响肯定是利大于弊的。这种竞争和压力促使中国传统仓储运输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变,也为中国民族物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在众多进军中国的国外物流公司中,有几家表现尤为突出。日本三菱集团在中国上海设立了菱华仓储服务公司,致力于向日资在华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保管和运输服务,其精准高效的服务品质备受客户赞誉。另一家备受瞩目的公司是美国总统轮船公司,他们在华创建了美集物流(中国)有限公司,开辟了从哈尔滨至大连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线路,并为客户提供全套仓储和集散服务,业务遍及整个物流领域。瑞森公司通过与宝钢合资设立宝森公司,专门涉足汽车和家电领域的专业物流服务,成功从通用别克公司和大众公司入手,逐渐在中国市场崭露头角。这些公司的物流业务不仅覆盖了广泛的领域,而且服务质量也相当出色,为中国的物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