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流的界定
物流中的“物”,指的是物质世界中具有实体特性和可进行物理性位移的物质材料。“流”则是物理性运动,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产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为“位移”。对“流”的规划,既可以是宏观的,如地理性的大规划,也可以是微观的,如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小规划位移。而“物”与“流”的组合,则是一种基于自然运动的高级运动方式,其相互关联在于在经济、军事、社会意图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规律。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制条件下的“物”与“流”的组合,更重要的是在满足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需求,是对物的运输进行考察。
二、物流的分类
由于物流目标、意图和规划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
(一)微观物流:它是指从社会再生产整体角度研究和认识的物流活动,具有综观性和全局性。微观物流主要研究物流整体构成、物流与社会的关系、物流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社会物流体系和国际物流体系的建立和运作等。
(二)宏观物流:指具体的、实际的物流活动,如顾客、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其中的一部分、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宏观物流。
(三)社会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社会为范围的物流。
(四)企业物流:是从企业角度研究与之相关的物流活动。
(五)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体系中发展快速、规模较大的一个范畴,伴随着国际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他国际交流而产生。
(六)区域物流:指一个国家内的物流,或是一个城市、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受到相同法规、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处于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设备水平之中。
(七)普通物流: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涉及全社会、各企业,物流体系的建立、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普遍的适用性。
(八)特殊物流:指具有专门规划、专门领域、特殊职业,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范围、特殊管理方法、特殊劳动目标、特殊设备特点的物流。
三、物流的体系及特点
物流体系是由物流各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并具有使物流整体合理化的功能。物流体系是社会经济大体系的一个子系统或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环境进行交流,依赖环境而存,具有输入、转化及输出三大功能。物流体系是一个大跨度体系,地域和时间跨度大,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其复杂性导致结构要素间存在强烈的“背反”现象,称之为“效益背反”现象。处理时需谨慎,以免导致体系整体恶化。物流体系的目标方针一般有五个方面:服务方针、快速及时方针、节省方针、规划优化方针和库存调理方针。
四、供应链的物流管理
供应链从采购开始,经过生产、分配、销售最终到达用户,是一个必然流量的环环相扣的“链”。物流活动受供应链的决策限制。供应链的管理实际上是将物流和企业的全部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供应链有四个关键:一是供应链是一个单向过程,各环节相互关联,通过链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二是供应链是全程的战略管理,需要从整体考虑,否则可能导致方案失真。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我们持有一种独特的库存观念。我们并不将库存视为保证生产和销售的常规手段,而更多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平衡供应链的机制。在供应链运营过程中,我们采纳了一系列新颖的管理方法,比如采用全面归纳法取代接口法,寻找最脆弱的环节并予以强化,通过简化供应链来避免信号堆积和扩展,以及运用经济控制论来实现精准控制。
在物流供应链的管理范畴内,虽然我们强调企业需要全面管理整个供应链,但并非所有环节都必须由企业自主操作。在某些环节上,利用社会力量进行运作也是合理且常见的。
关于出产物流,它涵盖了从原材料、燃料和外构件投入到生产后的一系列流程,包括下料、发料、运输至各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式在各生产单位间流动,依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存储,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物料在特定的点内流转,最终流入制品库。出产物流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和信息流进行科学规划、管理和控制。
再谈谈物流技术,它主要是指流通技能或物资运送(含中止)技能。与生产技术不同,生产技术是为社会生产某种产品提供实质性物质的技能,而物流技术则侧重于对生产出的物资进行移交、存储,为社会提供无形服务的技能。也就是说,物流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将各种物资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这项技术包括硬技能和软技能两个方面。
接下来是微观物流与微观物流的区别。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物流是微观的;而从企业运营的角度看,物流则是微观的。微观物流主要关注如何在大规模范围内,如国家、区域等,整体性地进行物流操作。而微观物流则更侧重于物流在企业内部的具体操作。
这种分类并不绝对。流通途径问题和各种产品的问题既是微观问题也是微观问题,因此有时会用“半微观”的说法来表述。半微观物流关注的是各种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物流途径以及物流成本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等问题。从物流成本的视角来看这些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宏观物流关注物流成本在国家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半微观物流关注特定产品的物流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例;而微观物流则关注企业具体的物流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精确核算物流成本也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最终要明白的是,物流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经济中的流转、经济中的物流、经济中的运送都是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经济”一词源于“经世济民”,意味着治理国家、造福民众。经济活动中包含了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领域,而物流作为将产品从生产方转移到消费方的过程,是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物流也是经济要素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流转不仅是供应(出产)中的一环,它更是一种经济规划、扩展的体现。在现代社会,流转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在日本的工业化进程中,全球选购的原材料和新鲜食物与全球销售的产品流转构成了经济脉络的骨架。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制作物品”与“运送物品”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流转由两大核心功能构成:商流和物流。商流涉及产品的所有权转移,从生产源头到最终消费者的一系列交易活动;而物流则关注产品的实际物理流转,包括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除此之外,流转还包括信息、金融等辅助性功能。
后勤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尤其是二战后的美国及七十年代的日本,赋予了物流新的含义。后勤不仅仅是一种物流活动,更是一种企业战略行动的根本原则,涉及质料产地、制作工厂、配送中心和客户之间的网络布局。后勤活动的详细内容涵盖了客户服务、订单处理、存货控制等十四个方面。
而在日本,“第三个赢利源”的说法更是强调了物流的潜力和效益。物流可以从流转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具有自身目标和管理体系的独立体系。它不仅是成本构成要素,更是独立的盈利要素,有能力形成“赢利中心”型的独立体系。
药事办理作为理工科的一部分,涵盖了药学研究、新药开发、药品生产和流转等多个方面。有志于此领域的人可以考虑到制药厂工作和发展。物流与经济紧密相连,物流的改变会影响整个经济格局,因此我们需要从全社会的视角来看待物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