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饮料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可口可乐以其独特的配方和出色的物流运作,一直处于市场的前沿。
在这个市场,口味和神秘配方不再是可口可乐独领风骚的全部。其背后强大的商业运作,正在不断勾兑出制胜市场的全新配方。在这个全新的配方中,一些人称这是可口可乐长久以来把控市场的一记重拳。
雪碧与七喜的口感相似,全球销量却大相径庭。那么,可口可乐制胜的法宝究竟在哪里?让我们走进北京东郊的定福庄,看看那里的“家人乐”小店。这是一个典型的夫妻店,只售卖可口可乐和雪碧,没有百事和七喜。店主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觉得可口可乐和雪碧是志同道合的产品,拿货简单。而这正是可口可乐成功运用其强大的物流销售网络直接触及市场终端的一个缩影。
包围这个小小的夫妻店,展现了中可(我国可口可乐公司)在国内市场操作的成功精髓。他们的目标是要将最小的零售店也纳入其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口可乐通过其三大合作伙伴——嘉里、邃古和中粮,在国内设立了36家灌装厂,覆盖不同的区域。这些灌装厂的产品只在各自的区域内销售,严格禁止跨区销售。
以山东为例,当百事可乐决定在山东设厂时,可口可乐发起了一场激烈的保卫战。在济南和青岛的饮料大战中,两大巨头之间的争夺异常激烈。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价格战争,更是物流营销网络的较量。即便百事可乐在价格上有所动作,可口可乐依然能够迅速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这主要归功于其严格的销售渠道管理。可口可乐推广了GDP管理方法,开发合作伙伴,将中间商逐层剥离,推广直销。
在销售网络中,虽然仍然存在批发,但批发商被控制在很小的规模上。所有的超市都直接由可口可乐进行送货。这种直销方式大大提高了可口可乐对市场变化的感应能力。为了全面控制市场,可口可乐的物流全部由自己的灌装厂完成。他们秉承一个理念——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小的零售商,哪怕是最小的夫妻店。为此,可口可乐推出了GKP(金钥匙伙伴)计划,为小型零售商提供配送服务。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可口可乐刚刚进入我国时,其在宣传中强调其神秘的配方,以激发消费者的兴趣。但在公司内部,他们更重视的是对市场的感应能力。这种能力在全球各地的可乐大战中得到了验证。尽管广告人们将焦点放在美丽的营销理念上,但实际上,物流才是可口可乐成功的关键。
关于饮料物流成本的挑战与机遇
饮料物流的成本堪称巨大,其特一便是体积庞大而货值相对较小。以一辆载重8吨的货车为例,满载可乐的货值可能仅有8000多元,与其他商品如彩电、冰箱或手机相比,差距悬殊。
更令人头疼的是,饮料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问题十分严重。作为快速消费品,饮料对消费的及时程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在大型超市中,如果货物的货龄超过一周,很可能就会被拒之门外;而对于雪碧这样的饮料,如果货龄超过一个月,就可能会成为滞销品。对于可口可乐这样的品牌,它与大型超市卖家有着严格的约定:对于超过一定货龄的货物,可以进行免费替换。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据闻,2001年,某家可口可乐灌装厂因产品货龄超期,一次性销毁了价值80多万元的饮料。
外部市场对货龄的严格要求同样映射出内部的困境。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可口可乐会使用PET瓶进行包装。这种瓶子会跑气,二氧化碳压力会随着存储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货龄越长,质量越低,口感越差。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公司会对商场进行抽检,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就会对灌装厂发出警告。但要在实际操作中确保货龄不超过一周,难度相当大。
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物流成为了饮料行业的重压。这些压力同时也为一些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以可口可乐为例,当它们解决了行业中的种种难题,并将这些难题转化为竞争优势时,其市场地位自然稳固。
成本经
将物流打造成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并非易事,而是需要在商务运作中逐步摸索和总结。可乐的成本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生产成本、广告成本和物流成本。对于嘉里集团这样的合作伙伴来说,生产成本是最高的;广告成本则与中可共同承担,是第二大成本;而物流成本的排名虽在第三,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据估算,物流成本约占一瓶可乐成本的20%~30%。如果按此计算,每瓶2.25升可乐的利润仅在几毛钱,而其售价接近6元,那么物流成本就超过1元,这一成本相当惊人。
为了控制成本,关键是要找到压缩成本的空间。生产成本方面,作为可口可乐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嘉里集团等合作伙伴从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到原材料的采购都需要遵循可口可乐的全球供应商标准,价格十分昂贵。可口可乐对灌装厂的工艺流程要求严格,质量控制标准远超一般品牌饮料的要求。因此灌装厂在生产成本方面很难有所节省。随着饮料市场的发展,饮料行业开始推广柔性化生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随着可口可乐生产柔性的增加生产成本反而会有所上升。然而灌装厂通过采用新的管理方法成功抵消了这种成本上升的趋势。例如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巧等方式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的上升。在营销费用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促销活动越来越频繁价格压力也越来越大要保证市场份额就必须不断增加这部分投入。经过深思熟虑物流成为唯一可以降低成本的关键领域但与生产和营销相比物流成本的压缩更为困难需要可靠地控制销售网络的同时还要寻求物流效率的提升。以嘉里集团山东可口可乐灌装厂为例该厂通过引入物流管理系统优化物流流程发现并及时解决了原来管理中的问题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畅交流不足等问题从而提高了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在商业运营领域,商场部、出售部与生产部之间的沟通不畅,往往导致生产延迟和货源不足。嘉里集团曾面临这样的问题:即使四条生产线全开,也只能维持七天的供货。若商场部和出售部在销售高峰时采取突击策略,配合促销政策,那么由于生产跟不上,涌来的订单反而可能带来负面效果,导致订单流失。除了生产周期,物流配送能力也是决定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从市场到生产再到物流配送,每一步都需要协同合作。在可口可乐的案例中,这一点尤为突出。
在未实现各环节透明化之前,公司曾遭遇夏季订单无法兑现、淡季却向客户压货的困境,客户满意度极低。这就像是攻无不克的阵地,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自行崩溃。商场销售策略必须与生产能力相匹配,整个公司的供应链需要和谐统一。市场和物流都要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灵活调整。但在嘉里集团涉足物流之前,各部门都是独立运作,只考虑自身问题。例如收购部门为了减少工作量,可能会增加单次订购数量。但PET空瓶在夏季的保质期只有一个月,一旦遇到如大雨等不可控因素,销量会受到影响,空瓶就会过期作废。由于市场部门与收购部门沟通不足,导致包装物更换频繁,造成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嘉里集团在各灌装厂推行物流会议,让仓储、运输、收购、生产、销售等部门领导每周开会讨论解决问题。同时设立物流部门,统一制定整个运营方案。在此基础上,嘉里集团开始完善内部信息管理,使用专门为可口可乐定制的BASIS系统,并根据自身需求不断开发新功能。BASIS系统以销售为中心,充分考虑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殊市场环境。在物流方面,BASIS系统添加了存货管理、运输和配送等功能。
通过整个物流信息建设的完善,嘉里集团下属的可乐灌装厂存货规划显著减少,存货覆盖天数、存货周转率大幅提升,运输过程中车辆的空载率也大幅下降。在日常生产事务上,嘉里集团利用BASIS系统中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制定需求和运营方案,甚至可以做到精确预测市场销售。通过预测的销量来计算库存方案,进而制定配送方案和生产方案。为什么最后才制定生产方案?因为可口可乐实行的是以销定产的策略,重点在于充分挖掘销售潜力和优化物流配送。
嘉里集团还针对销售合作伙伴建立直销体系,不同于其他中小型饮料企业过度依赖大分销商的限制。随着国内饮料业逐渐趋向寡头竞争,其他饮料企业也可能涉足直销领域。嘉里集团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和优化流程,提高了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这种协同合作和信息透明化的经营模式,为嘉里集团和可口可乐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