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曲:追寻。仓储管理必须具备资讯追溯的能力,深入追踪至物流运输与供货商的出产出货情况。与供货商的生产计划与实际出货状况紧密相连,形成无缝对接。仓储管理还必须与物流商建立ETD/ETA的连线追溯机制。其中,ETD代表预计离开供货商工厂出货的码头数量以及离开供货商外包仓库的码头数量等;而ETA则代表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载具到达目的地数量、抵达公司工厂的码头数量以及抵达公司生产线的仓库数量等。还要与VMI Min/Max库存体系进行连线补货情况的追踪。
第二部曲:收纳。在收货环节,库房应采用先进的条码或RFID扫描技术来确认进料情况。关键步骤包括:当供货商送货时,如果送货材料没有收购VPO号,库房应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查明原因,确认该货品是否应该在此刻收进;在清点物料时,如果物料没有达到最小包装量的散数箱,应开箱逐一核对,确保无误后才可收入;收货扫描确认时,如果系统不接受,应及时查找原因,确认该货品是否被正确收入。
第三部曲:核查。库房应具备货品的查验能力,尤其对甲级流氓(指在有限竞争市场或独家供应市场的A类物料)进行严格控制,独立存储,24小时保安监控。建立包材耗材免检制度,要求供货商对不良包材耗材无条件及时补货退换。并对物料贮存时限进行分析,设定不良物料处理时限。
第四部曲:储存。物料进仓应做到不落地或至少储存在可移动的栈板上。每一种物料只能有一个散数箱或散数箱集中在同一个栈板上。主动警示暂存时限,实施储位(Bin-Location)控制,确保无未经许可的移动。
第五部曲:拣选。拣料工作应根据工令耗费次序进行。如果能够根据暗号指示进行拣料则是最佳方式。拣料时,主动扫描至扣帐动作,及时更改库存信息,告知中心调度进行补货。
第六部曲:发放。库房发料应根据工令备拣单、工令、备料单和拣料单三合一的方式进行,使现场工令耗用情况一目了然。运用主动扫描体系配合信息传递运作。
第七部曲:盘点。遵循散板散箱散数的准则进行整理盘点。例如,一种物料总数为103个,包括10箱每箱10个以及3个零数,在盘点单上的盘点数数方法应为10箱×10个+3个=103个。对物料进行分级分类,确定各类物料的盘点时间,定期进行日盘、周盘或月盘。设立每月1号中午12点结账完结的目标。
第八部曲:退换。以整包装退换为原则,确保达到整包装即退或每周五下午3点整批退光。实施Force Parts(线边仓主动补换货)准则,简化RMA(退料确认)流程,与VMI Hub退货暂存区共享准则。要求供货商提供免费包装箱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