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三方物流能够下降物流成

随着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普及,企业物流成本在美国权威机构的计算中下降了11.8%,物流财物减少了24.6%,订单周转时间也从7.1天缩短为3.9天,存货总量相应下降了8.2%。调查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产业的主力。欧洲的大型企业中有高达76%的比例采用了第三方物流,其中70%的企业选择了不止一家物流服务提供商。

德国、法国和英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分别为23%、27%和34%,而在美国和日本,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也超过了30%。在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仅占整个物流市场的10%,显示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相对薄弱。

目前,我国缺乏大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既是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600亿元至700亿元之间,但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是供应链功能的一部分,无法满足客户的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博科资讯总裁沈国康指出,由于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传统的储运业转型而来,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公认的物流服务标准。

尽管物流企业的数量和基础投资在增加,但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运输质量和效率,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近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以每年16%-25%的速度增长,但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许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GPS、RFID等初级阶段,甚至有的企业连基本的工作套件、企业邮箱都不具备。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据了物流企业的多数。它们大多数不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即使具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大多属于底层需求。沈国康指出,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且许多功能用不上。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这些功能可能会变得至关重要。物流企业需要选择那些能够随着企业自身发展和业务扩展而进化的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大多无法提供适合中小企业的产品。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开始考虑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问题,旨在降低成本、加速周转,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几个最能产生效益的环节,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沈国康指出,这种针对部分供应链的信息化建造成果往往表现为孤立的信息系统,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和整合。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造目标应该是针对整个企业的供应链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造。只有这样,才能跨越部门的边界,实现各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提高企业自身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将企业做大做强。

物流单号查询,物流管理,物流公司,一键查询物流,查物流单号,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