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
国发〔2015〕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快递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消费晋级的现代化先导产业。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猛,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业务量持续增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降低流通成本、支撑电子商务、服务生产生活、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快递业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滞后、安全隐患较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为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搞活流通、扩大内需,服务创新创业,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更好地发挥快递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作用,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解决制约快递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互联网+”快递为发展方向,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融入并衔接综合交通体系,扩大服务网络覆盖范围,保障寄递渠道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寄递需求,更好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市场主导。遵循市场发展规律,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市场化手段引导快递企业整合提升。进一步简政放权,发挥法律法规、规划、标准的规范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快递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2. 安全为基。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加强寄递安全制度体系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快递业安全基础。依托科技手段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监管能力,保障寄递渠道安全。
3. 创新驱动。鼓励不同所有制资本在快递领域相互持股、融合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支持快递企业加速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
4. 协同发展。推动快递业加速融入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充分发挥服务电子商务的主渠道作用,联通线上线下,实现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等产业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联通世界的服务网络。
——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快递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快递年业务量达到500亿件,年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
——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快递企业自主航空运输能力大幅提高,建设一批辐射国内外的航空快递货运枢纽,积极培育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骨干快递企业。
——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寄递服务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国内主要城市间实现48小时送达,国际快递服务覆盖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
——综合效益更加显现。年均新增就业岗位约20万个,全年支撑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日均服务用户2.7亿人次以上,有效降低商品流通成本。
二、主要任务
(四)培育壮大快递企业。鼓励各类资本依法进入快递领域,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整合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鼓励“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大力提升快递服务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健全行业安全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服务质量监测,降低快件延误率、损毁率、丢失率和投诉率,引导快递企业从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积极推广快递保险业务,保障用户权益。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开展智能终端、自动化分拣、机械化装卸、冷链快递等装备的研制应用。
(五)推动“互联网+”快递。鼓励快递企业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化服务网络布局,提高运营管理效率,拓展协同发展空间,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综合性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构建快递新生态:深化协作、创新服务与强化监管
(六)构建完善的服务网络
为推进快递业的深度发展,我们积极实施“向下、向西、向外”工程。在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快件集散中心和结尾服务途径的建设上,我们致力于完善乡村和西部地区的服务网络,构建覆盖国内外的快件寄递系统。我们支持快递企业与农业、供销、商贸企业的合作,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转途径,带动乡村消费活力。鼓励快递企业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强在全球快递服务中的力度,在关键口岸城市建立国际快件处理中心,探索建立“海外仓”。我们也鼓励传统邮政业加速转型,利用邮政网点优势,提高邮政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七)联接归纳交通系统
我们实施快递“上车、上船、上飞机”工程,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运输企业紧密合作,制定并执行快递设备通用标准,强化运输保障能力。我们在铁路枢纽配套建设快件运输通道和接驳场所,建立健全使用中欧班列运输邮(快)件机制。推动公路客运班车代运快件试点和快件甩挂运输方式,量体裁衣展开快件水路运送,大力推动快件航空运送。我们致力于在交通运送领域,完善快件处理设备和绿色通道,辐射带动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集聚。鼓励快递企业组成航空货运公司,并在世界航线、航班时刻、货机购置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八)加强职业安全监管
我们实施寄递途径安全监管“绿盾”工程,推动快递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明确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安全要求。我们强化安全查验措施,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加强对进出境快件的检疫监管,从源头防止禁寄物品流入寄递途径。我们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完善快递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快件信息溯源清查,依法严格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九)方针办法
我们深化推动简政放权,改革快递行业商事制度,探索对快递企业实施同一工商登记机关管辖内“一照多址”形式。简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程序,改革快递企业年度报告制度,精简企业分支机构、末端网点备案手续。
(十)优化快递市场环境
我们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用户申诉与法制联动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我们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建立违法失信主体“黑名单”及联合惩戒制度,营造诚信守信的市场环境。
(十一)健全法规规划体系
我们加快制定快递法律和相关法规规章,提高快递业法治化、标准化水平。编制快递业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与交通运输、物流业、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等专项规划做好衔接。各级要将发展快递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合理安排快递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
(十二)加大政策支撑力度
我们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乡村和西部地区公益性、基础性快递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专项资金要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快递企业可享受省(区、市)内跨地区运营总分支机构增值税汇总交纳政策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我们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中统筹安排快递物流园区、快件集散中心等设施用地,并将智能快件箱等快递服务设施纳入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十三)改善快递车辆管理
(十四)打造专业人才库。积极推动高等院校强化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的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增设快递相关专业课程。探索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建立一批快递人才培训基地。实施快递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落实创业和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快递企业组织从业人员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按规定给予补贴。
四、实施安排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同合作,加大支持力度,为快递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各地区应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按照责任分工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邮政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意见的执行进行统筹协调、跟踪了解、督导检查。
(公开发布)
鼓励民营企业投入,政策保驾护航
打破准入壁垒,法律保障发展!
国务院于2015年10月23日颁布了这项重要文件,旨在推动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注重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通过引导高等校园加强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的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快递相关专业,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文件还强调了法律保障和方针政策的重要性,鼓励民营企业投入,破除准入壁垒,为快递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