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败走麦城”,快递高与低的对决

前不久,DHL将所持的三家国内快递公司的股权全部出让,这也即意味着DHL将撤出中国国内快递业务。对此,业内人士普遍感到遗憾和惋惜,DHL负责人则表示,DHL的退出不是退缩和放弃,而是公司战略的转移,在时机成熟时DHL一定会重返中国国内市场。尽管如此,DHL败走中国还是让人们对其“滑铁卢”之殇多了几分猜测。
曾经,DHL(敦豪)也像其他三家国际快递巨头一样,很早就看中了中国的快递市场,并且抢先一步与中国物流航母中外运进行战略合作,在中国取得了快递市场的绝对优势。,在其成立20周年之际,还隆重发布了“DHL中国优先”的战略,推出了“卓越,只为送达”的主题计划。但仅仅五年有余,一向雄心勃勃的DHL一夜间就遭遇中国国内快递市场的寒冬,亏本大甩卖,将所持的三家国内快递公司全部股权倾囊出让。据统计,截至2011年3月底,DHL所属的全宜快递、北京中外运速递和金果快递三家公司合计负债总额约3.47亿元,累计亏损约3300万元。此时,DHL抽身而退,淡出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也许正如中外运长航所言,国内快递业务竞争过于激烈,外资快递公司缺少成本上的优势,加上《邮政法》对外资及合资企业业务的限制,使得DHL“水土不服”,不得不考虑暂时选择退出,等待合宜时机。
如果说,DHL的退出是因为“水土不服”,那么其“败走麦城”更为客观地说,是由于其战略的失误和市场定位的不当。在中国快递高歌猛进的当下,中国快递市场的竞争明显存在低端市场竞争过剩、中高端市场竞争不足的现状,而作为婴儿期的中国快递依然处于传统的、原始的价格战和大兵团作战状态。市场竞争严重不规范,规模和数量不相匹配,尤其是本土民营快递企业凭借其庞大的数量,占据着中国国内近80%的市场份额,拥有着强势的话语权。而原本盈利的民营企业上海全宜快递有限公司,在被中外运敦豪收购后,却陷入极度亏损,这似乎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以规模、技术、人才和管理为优势的外资快递巨头,与以价格为优势的本土民营快递企业的低端厮杀并没有多大优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德国DHL、美国FedEx及UPS和荷兰TNT四家国际快递大鳄相继进入中国,到目前为止,其国内快递业务一直“差强人意”,没有实质性突破,这也可以看出外资快递巨头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战略上的尴尬。所以,市场的定位和发展战略上的偏差是导致DHL“败走麦城”的真正原因。
中国有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无论是中国快递政策对对外资及合资企业业务的限制,还是中国国内快递市场的混乱无序、环境不优,外资快递巨头都应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从先前退出美国国内市场,到今日的败退中国,可以看出DHL的确应当谨而慎行。而此前,TNT已经通过收购华宇物流将重心转移到了公路快运和汽车物流;FedEx和UPS也将拓展的触角伸到了高端网购市场。可以说,一些外资快递已经通过细化业务在高端市场与本土的邮政EMS顺丰速运展开激烈角逐。,各外资快递也已纷纷将战略重心转向国际快递市场。
尽管DHL遭遇了惨痛的“滑铁卢”,但这并不等于低端民营快递战胜了高端的外资快递。尤其是,以经验和管理居优的四大外资快递巨头,依然控制着中国国际快递市场80%的份额,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而一向以机制灵活、价格便宜占竞争上风的民营快递也面临着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困扰和压力。
据《2010-2015中国物流运输业报告》显示,未来受中国经济增长、电子商务发展及政策支持等拉动,中国国内和国际快递市场规模将保持23%和33%的增长。DHL的出局,无论是权宜之计,还是静观其变、待时而飞,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作为一块肥肉,永远具有它巨大的诱惑力。随着国内快递业的整合和完善、国家政策的放宽,DHL也许会适时卷土重来,重新参与到中国国内快递市场的抢夺。所以,无论是对以FedEx、DHL、TNT和UPS为首的外资快递企业,还是对以EMS、CAE、CRE为代表的国有快递企业,或者是对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民营快递企业来说,国内快递市场的鏖战都才刚刚开始,国内市场和业务的重新分划及格局的变幻或许即将上演,而寻找各自的优势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无疑成为未来快递市场高与低对决的关键。
来源红网

北京同城快递,同城急送,杭州同城快递,同城配送,郑州同城快递,同城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