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网引领新疆进入发展“快车道”

新华网乌鲁木齐11月9日电题铁路网引领新疆进入发展“快车道”

  袁馨晨、齐中熙

  广袤的新疆大地上,铁路纵横成网,就像根根血脉,带活了进出南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拉动了当地棉花生产、民俗等支柱产业的发展,保障了各族群众的方便出行。近日在新疆沿铁路线走访了解到,对新疆人民来说,铁路不但圆了他们的火车梦,更带领他们走上富裕、便利的新生活。

  运棉线添财富

  南疆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的棉农艾力·亚生家里共有5口人,25亩棉田。他家今年单靠棉花就能净赚47000多元,虽然比不上去年棉价更高的时期,算起来今年家里人均收入也在9000元以上。

 2006年巴楚站开通运棉专线后,实现了棉花的快运快销,内地的纺织厂也开始把棉花收购网点建在了田间地头。“可以说,节省下来的运输成本都进了棉农的口袋。”乡党委书记李达说。

  在巴楚站台上,一辆辆叉车正在运送着成包的新棉装车。自今年9月1日进入新一轮棉花运输高峰期到现在,平均每天有25车、近1000吨棉花从这里启程,经由铁路运往全国各地。

  “今年棉花丰收,铁路的运输压力更大。我们每天都要和自治区棉麻公司巴楚站、新疆兵团巴楚棉花储备公司的负责人开会,在配空车方面也都是优先保证棉花运输。”巴楚站站长艾尼瓦尔·艾买提介绍。

  棉花产业是新疆的经济支柱之一,其中99%的外运任务靠铁路。为保障棉花外运,铁道部每年向新疆长距离排送空棚车。从今年9月1日到11月6日,新疆各站共接空棚车29556辆,同比增长6%。

  为了提高装车效率,乌鲁木齐铁路局还在全新疆组织了14个战略装车点,在抢运期实现24小时不间断装车。巴楚站作为其中之一,2010年共中转、储运棉花41万吨,占当年全国棉花产量的十五分之一。

  服务线促团结

  列车奔跑在茫茫荒漠上,即使已是10月底,车厢里的温度还是被阳光加热到30摄氏度有余。下午3点多,50岁的喀和线客运列车维吾尔族列车员木合塔尔又完成了一次常规巡视,他的短袖制服上已经印出了白色的汗碱。

  从喀什到和田坐火车要9个多小时,在这期间,木合塔尔总共要在19节列车车厢里来回巡视6、7次,而这一趟往返就意味着身量不轻的他要不断拨开人群、走过1600多米的狭小过道。

  “我是生在铁路,长在铁路,干在铁路。”算起来,木合塔尔已经在火车上工作了33个年头。在调来之前,他曾经跑过乌鲁木齐到杭州、北京线。为了更好地为当地500万各族群众服务,喀和线在客运列车开通后专门选配了多名优秀的少数民族乘务员,木合塔尔也被调来担任安全员。

  平时除了协助乘务员维持乘车秩序外,他还是列车上的维吾尔语翻译、汉族乘务员的维吾尔语培训老师和帮助旅客寻找走失小孩的好手。年轻的列车乘务员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叔”。

  在喀和线的列车上,经常能够看到少数民族同胞一家十几口,或是一位大人带着四五个孩子坐车的情况。孩子太多又爱乱跑,有时大人顾不过来,乘务员和乘警还要帮着找孩子。有一次,列车员桑金华在座位底下找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当时孩子睡着了怎么也叫不醒,我就举着他,边走边问,一直从18号车厢问到11号才找到家长。”

  喀和线客车常年维持超过90%的上座率,除了票价便宜、服务周到,更是因为充分照顾到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列车餐车上提供的抓饭、拌面,推车零售的小商品,都是经过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认证的清真食品。包括汉族列车员在内,列车工作人员都能用维吾尔语和旅客交流。商品售价也都用汉语、维吾尔语两种文字标出。

  交流线迎发展

  在喀和列车上,两个山东枣农正扒着窗户往外看。第一次来新疆的他们是来和田地区寻找商机的。“我们之前看到电视上对和田玉枣的介绍,想来看看是不是有合作的机会。”

  “和田的发展,一靠援疆建设,二靠喀和铁路。”和田地区经信委副主任李红梅这样。和田坐拥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石膏、水泥等建材产品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以往汽运的高昂成本拉高了几乎所有产品的售价。铁路运输运量大、成本低,带动了和田产品出疆,为当地建设中心城市打下了基础。

  除了带活物流以外,喀和线还为和田带来了资金流和人流。今年前三个季度,和田就签下79个招商引资项目,涉及领域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发电、金属冶炼等,资金共计43.97亿元,同比增长42.5%。

  自喀和铁路全线开通以来,来和田旅游的人数也大幅增加。今年“十一”期间,3.8万的外来游客给当地带来了379万元的直接收益,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北京同城快递,同城急送,杭州同城快递,同城配送,郑州同城快递,同城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