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巨头京东与天猫:物流差异介绍
一探京东与天猫的物流差异,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库存管理模式入手。京东采用的是分布式库存管理模式,提前将各供应商的库存聚集到各区域,一旦订单产生,就能迅速进行配送。而天猫则更倾向于集约式库存管理模式,各商家的商品先在区域集中,由快递公司完成配送。正因如此,同等条件下,京东的配送速度更快。但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的分布式库存管理模式尚未全面覆盖POP产品,而天猫还在逐步优化其物流布局。
深入剖析两大电商的物流差异,从产品流转的整个流程来看,两者的总成本在同等效率下大致相同。京东需要精确预测销量,平衡物流成本和效率;而天猫则依赖于商家的销量预测,再由快递公司为物流成本和效率做出权衡。在响应订单、库存存储和物流参与环节上,双方各有千秋,正是这些细微差别导致了物流速度的不同。
当我们谈到阿里千亿智能物流网项目时,其24小时全国配送方案显然是在物流速度上与京东一较高下。关键之处在于是否能提供全国分仓存储服务。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其正品行货和质量保证的品牌形象,更在于其高效快速的物流体系。天猫致力于塑造品牌形象,而建立物流网则是为了提供更快速的物流服务。要实现更快的物流,必须采用传统零售的“全国分仓制”,让商家库存实现全国“分布式管理”。传统零售通常将库存分散在各地的仓库和门店,以最快满足客户需求。
京东、当当等自营B2C电商沿袭了零售的本质,虽然门店被网站和配送站所取代,但仍然在各地建立分仓,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相比之下,淘宝、天猫的商家将库存集中在一地,然后发往全国,速度自然较慢。阿里要打造“更快”的物流,必须采纳分仓制,要么自营,要么建立仓储服务生态圈。这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订单调度、仓储体系对接、快递体系对接等多方面问题。对阿里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京东在这方面相对较为轻松,只需开放仓储服务即可。从京东开放渠道的策略可以看出,它希望凭借自营物流实现渠道服务的跨越式发展。仅仅开放配送服务是不够的,真正的关键是分仓存储和就近配送。实现这一模式涉及到库存管理、仓储物流管理等复杂问题。对于阿里来说,要想在物流领域取得突破,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难题,还需要在管理和运营上做出巨大的努力。
两大电商巨头在物流领域的差异体现了他们在商业模式、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上的不同。未来,物流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快速、更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