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电子商务物流的生命力——第三方物流的角色与未来
在微观视角中,我们国家的电子商务及物流理论研讨亟需加强。我们必须继续强化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并积极开展社会化、网络化的物流服务系统,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物流的认识。我们也要大力培养和引进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应该进一步鼓励和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物流企业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为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借鉴国外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物流业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配送服务,演化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繁荣景象。为满足客户对成本缩减的需求,这些物流企业开始提供电子跟踪、维修服务、分拨设备等高附加值的服务。物流服务商逐渐转变为加工和维修中心、客户服务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等多元化角色。凭借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专业的物流服务,展现出对市场的敏锐应变能力,这些优势恰恰能够弥补电子商务企业的短板。
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规模和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电子生产企业本身,更取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尽管我国的传统物流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许多物流设备,并在运输和仓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电子商务环境下逐渐暴露出配送能力的不足。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提高服务质量和功能,构建完善的综合物流系统是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
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也是关键所在。电子商务物流以其快速、便捷、透明的特点,要求企业和物流企业具备高度信息化。在网上交易和网下配送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共享和传递,企业可以协同安排供应、管理库存、改善服务、控制成本,并完善内部管理体系。
为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物流企业需要重组业务流程,根据电子商务的要求规范整合业务流程。根据不同功能分化企业连续的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运作。运用一系列数字化指标来评估运行状况及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将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与标准状况进行比较,得出管理信息。
物流服务流程的信息化要求企业在基础管理方面做到规范化。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在这一方面相对薄弱。规范和加强基础管理是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必经之路。
除此之外,提高服务理念也是至关重要的。物流的本质是服务性的。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善、开放的服务理念。物流企业需要树立起主动服务的意识,与客户共同研究、宣布合适的物流解决方案。主动服务理念还要求物流企业不仅要成为一名物流服务提供商,更要成为一名供应链管理员,能够整合市场资源,了解供应商和客户的运作需求和活动流程,为客户量身定制符合其需求的物流解决方案。
制定个性化的客户服务规范也是关键所在。要明确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客户最重视的是什么。例如,零售客户最关心的是存货管理和补货及时性,生鲜客户关注的是运输条件和速度,高价值产品的客户则重视产品的安全性等。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需求侧重点,但几乎所有的客户都会关注订单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效率。物流企业如果能根据这些共性和个性需求,为客户提供有效、个性化的服务,将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电子商务物流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一对一交流渠道。企业可以在线与客户进行洽谈,共同制定合适、个性化的服务规范,实现双赢。真正的客户服务规范应该是由物流企业和客户共同商定的,这为企业实现客户价值奠定了基础。构建高效的物流服务进程监测系统
对物流服务进程进行深度监测是确保物流服务得以顺利推进,从而实现服务战略目标的关键手段。这一进程涵盖了跟踪监测、绩效评估、响应反馈等多个环节,本质上是对信息搜集、误差识别、成果分析以及流程管理的全面把控。选择合适的监测目标和手段,是构建这一系统的两大核心要点。
一、监测目标
依照客户服务流程来设定监测目标,是当下较为常见的做法。在售前阶段,我们关注报送货单、访客频率、客户存货水平以及咨询服务的次数等;售中阶段则聚焦于订购的便利性、下单回复时效、配送速度、订购周期、按时交货率以及紧急订单处理能力等;售后阶段则着重于发票准确性、存货毁损状况、退换货处理以及款项收回情况等。这些目标的设定,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服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进行针对性的优化。
二、监测手段
虽然报告单法一直是物流企业常用的监测手段,但其缺乏服务进程监测的互动性,即无法真实反映客户对检测成果的认同度。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物流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顾客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物流服务绩效评价。这一转变反映了电子商务物流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利用互联网进行监测,不仅可以提高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还可以增强与客户的互动,提高客户满意度。
为了进一步提升物流管理水平,整合物流资源,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正面临着规模受限和配送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大力建设物流系统的应注意将现代物流方法向小城镇和乡村延伸,建立起城乡之间高效畅通的物流系统。
三、管理方式的转变
电子商务物流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应尊重电子商务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形式,避免的过度干预。应转变为行业管理,以法律和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建立起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全新管理系统。应重视流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规范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增强市场的自我调控能力。
为了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健康发展,需要构建有效的物流服务进程监测系统,整合物流资源,并转变管理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为功能的转变提供助力,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扫除系统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