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文章的重述,以生动流畅的语言描述物流领域的多元观点与特征:
物流概念探秘
至今,关于物流的准确定义仍众说纷纭。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揭示物流的本质。归纳起来,主要有八大主流观点。
1. 我国物资流转协会会长陆江认为,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供给、收购、生产、批发零售直至消费的每一环节,强调体系的协调性和服务配套。
2. 理论界普遍认为,物流为满足客户需求,涵盖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流动与存储。
3. 王佐博士则从客户服务的角度看待现代物流。
4. 何明珂教授指出,真正的物流需要看成一个整体,涵盖仓储、运输及所有相关环节。
5. 梁柏刚认为,现代物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整合生产、运输、销售等市场环节,朝着规模化、网络化发展。
6. 高艺林强调,现代物流涉及物资保管、运输、装卸等多环节,以高效、专业化为特征。
7. 周正和刘平认为,物流规划涉及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追求效率与成本最优化。
8. 美国物流办理协会定义物流为满足客户需求,涵盖原材料到消费地的所有活动。
广西生态工程作业技能学院自2004年起开设现代物流专业,紧跟物流行业的发展步伐。
新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新特征。张志坚认为现代物流体系具有大跨度性、动态性强、可分性和复杂性。而李会太和张文杰强调物流管理的五个新特点,包括决策体系化、符合市场营销观念、注重经营效益、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以及信息化。张震则从物流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了现代物流的新特征,如企业并购、第三方物流的主导地位以及“无库存”运营趋势。
在“十五”期间,我国物流费用降至GDP的15%,每年将为社会节省高达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现代物流工业的蓬勃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量产品积压库存的问题,有效减少资金占用。至1996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库存产品累计总值已达13276亿元,加上国有商业、城镇及合资企业库存,总值超过3万亿元,并且新增库存产品仍在不断增加。若实现订单经济,达到零库存,这些积压的资金将会流动起来。
现代物流工业的扩展,将加速成本周转,使有形资金在流转中创造出更多的无形价值。以海尔为例,其物流成本周转速度提升至一年15次,树立了现代物流体系的榜样。在日本制造业中,活动资金年均周转15-18次。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其成本周转速度都达到20-30次。若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成本周转速度能接近海尔的水平,那3万亿元活动成本在一年内周转15次,就相当于45万亿元的成本量。
现代物流工业的崛起,将大幅度降低因低水平、条块分割的物流方式所产生的巨大消耗。在传统物流模式下,一件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环节,至少需要被搬倒、装运十几次。通过社会化的多式联运、一单到底的方式,物流过程中的消耗至少可削减数倍。我国汽车空驶率约为37%,意味着每年有150多万辆载重汽车闲置,这种浪费至少达数千亿元。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合理的流程规划可使空驶率降至5%以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博士王微认为:现代物流的发展能推动国民经济工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它还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比较优势和区域竞争形成各区域的工业特色,逐步化解区域经济结构相同的问题,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和谐发展。现代物流的兴起还能促进流通工业内部的分工和专业化发展,提高流通效率。它还能促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使企业更经济、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满足市场需求。
当前,我国物流工业已经步入发展阶段,形成了一股热潮。许多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和物流企业的展开,一些连锁企业配送产品份额已超过运营品种的50%。一些经济发达区域的地方也已着手研究和制定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尽管我国物流工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职业、部门、体系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缺乏协同和整合。一些学者指出,我国物流工业存在的问题包括:物流观念落后、管理体系滞后、设备陈旧、运用率低、物流业发展不平衡、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以及人才短缺等。我们需要加强物流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针对当前许多企业的物流运营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许多企业依然坚持“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从产供销到仓储、运送都一手包办,物流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一些工厂甚至拥有自己的大型车队和远洋船队,但物流技能单一,缺乏专业的物流企业。由于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这些企业在为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时显得捉襟见肘,也难以实现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的一体化。
物流业的运营和管理效率不高,缺乏规模效应。企业物流运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横向联合薄弱,物流管理水平落后,未能充分发挥城市的规划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在工业生产和物流过程中,物流所占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例如,全国铁路货运列车的平均技术速度仅为45公里/小时,由于散装、集装箱运输技术未普及,装卸效率低,铁路卡车中转停留时间约5小时。公路运输营运卡车的平均车日行程仅200公里左右,车辆作业率约60%。在一些大城市,平均车速已下降到每小时15公里,严重制约了城市物流效率。
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革。这些制度环境包括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运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的改革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需求。企业在提高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会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由于上述制度变革不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会受到影响。
电子商务的滞后发展也使我国物流企业在运营技术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尽管我国信息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差距更大。一方面是资金不足导致技术进步缓慢,另一方面则是经营理念未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多数物流企业不愿在电子商务发展上投入资金。即使已经建立了一定层次的电子商务系统,也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推动物流专业化、提高物流管理和运营效率、加强制度环境改革以及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我国物流企业才能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