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第三方物流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领域呈现出一种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的状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第三方物流的概念逐渐传入我国。据中国仓储协会的统计,在工业企业中,原材料的物流大部分由企业自行承担或与供应方共同承担,商业企业中这一比例更高。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而来,服务范围多局限于传统领域,机械化程度低,运输方式单一,规模较小,市场份额少,融资能力弱,结构单一,货源不稳定,服务功能不全等。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高效的服务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的缺乏以及管理和软件的不足,高素质人才的匮乏也是一大难题。在货物处理、配载、运输方案的制定以及财务管理的实践运作方面,也缺乏切实有效的营运保障。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构成结构现状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构成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例如中远货运公司、中国储运总公司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市场网络、设备、企业规模等优势,逐渐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新兴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也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再次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同时以其经营理念和服务吸引中国企业。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活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世界态势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及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分析
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仅有20多年历史的行业。据查询资料显示,欧洲和美国的许多非物流服务用户都有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考虑。在我国,由于种种束缚,外资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是主要方向。外资进入我国物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外商进入我国市场的产品提供分销运输服务,以确保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物流服务市场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机遇。
我国第三方物流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等。这些问题中,最主要的是物流需求不足和观念落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和员工习惯于传统的物资营销方式,与物流企业要求的创新发展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区域封闭的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破除,专业化程度较低。我们需要深化企业改革、转变观念、树立物流理念、加强人才培养等,以推动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仓储协会于二十一世纪初对两千家企业的调研中,第三方物流事务在出产和商业企业中的占比仅为四分之一和十三分之一。传统物流主要关注内部信息管理和共享,以赚取利润为核心,而第三方物流则更注重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强调与供应链中其他成员的协同合作。他们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来源于客户物流成本节约的部分。许多企业尚未形成这样的经营策略,尚未意识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改制改组尚未完成,企业机制亟待适应。一方面,省市、地市级物资部门虽然进行了改制,但多数只是换了牌子的“翻牌公司”,产权不明确,权责不清,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以人事、用工、分配为核心的三项制度改革虽有一定成效,但整体上仍显肤浅。在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明显薄弱之处,经济效益较低。企业约束机制乏力,一些企业领导盲目决策,出现“三拍”(即决策草率、保证空洞、责任人消失)工程项目,导致资金无归;有的企业挪用流动资金炒股票、搞期货,造成巨额资金损失;有的企业领导滥用权力,对企业业务管理不力,“体外循环”现象频发,使企业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