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涂端玉)日前《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性能确认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发布,对于医药冷链提出了新挑战,该标准已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虽然业界估算市场“蛋糕”达到800亿元,但传统医药批发商“散户”可能被淘汰出局,而新入局的社会物流“大佬”想“降维打击”也很难实现,毕竟隔行如隔山。
医药冷链物流“国标”
再抬门槛
包括北京疾控、顺丰医药等都作为起草单位代表参与了此次“国标”发布会。据了解,此次的“国标”规定了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涉及的温控仓库、温控车辆、冷藏箱、保温箱及温度监测系统验证性能确认的内容、要求和操作要点等。
“新‘国标’对冷链要求更为完整和细致,也非常有现实意义。”一位行业观察人士称,两年前的山东非法疫苗案引发了全行业对冷链物流的高度重视,当时案值5.7亿元的疫苗未经严格冷链运输,直接销往全国24个省份,这也说明了过往的医药物流冷链存在很大漏洞。
随后国务院修改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要严格疫苗流通管理,要建立疫苗从生产到使用的全程追溯制度,强化储存、运输冷链要求,增设疾控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环节索要温度监测记录的义务。
“我国此前存在遍地开花的地方医药批发商,传统医药物流看似专业,但实操起来依然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存在。”该观察人士表示,“国标”的出炉意味我国医药冷链物流需要高投入,否则就会导致高风险。
据悉,当前各地不少“散户”表现为信息化程度低、基础建设不牢以及运输监管不严,要想改造就要追加非常多的投入,所以未来的医药冷链物流会逼迫不少单打独斗的批发商“散户”出局,留在市场上的传统医药物流将会是华润医药、九州通、国药集团、上海医药等真正的“大户”。据了解,以上这四家全国性流通龙头企业已经拿走了30%的市场份额,且他们的市场集中度仍可能继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