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的原创版画(恺蒂︱伦敦原创版画展之紫

(一)

提及版画,一些人可能不以为意,认为其重复性使其失去“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无法与国画、油画或书法相提并论。版画在西方却受到广泛的尊重和热爱。它的价格适中,是大众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英国,从英国女王到普通百姓,都有收藏版画的习惯。家中的墙壁上,往往选择挂一幅上乘的版画,而非中不溜秋的油画。每年英国皇家美术馆举办的“夏季大展”,版画往往是销售最佳的。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拉斐尔在内的西方众多艺术大师都曾创作过版画。

每年五月初,皇家美术馆还会举办一场全球性的版画盛事——“伦敦原创版画展”。此展览已经迈入第三十三届,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五十家画廊参展。观众可以在这里欣赏并购买到从文艺复兴时期至今的众多著名艺术家的原创版画作品,如丢勒、伦勃朗、毕加索等,也有许多初出茅庐的版画新人的佳作。展览中的版画价格从数百英镑到数万英镑不等。

在原创展中,有一家来自英国剑桥的画廊Art China,他们展示了中国的版画艺术。尤其是水印木刻版画,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版画形式。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水印木刻版画作品,并特别推出了五位第三届“木版奖”获奖及提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何三青、刘京、黄金一、庞辛森和王恩超等。展览还邀请了北京的虚苑参与,展示了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并推出了虚苑出品的《方召饐笺谱》。其中,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王超的六张“饾版唐纸版画”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二)

早在1999年,木版教育信托的前身木版基金会刚刚成立时,收藏家冯德保先生就热衷于收集版画。他多次前往中国,其中一次在杭州遇到了一位名叫王超的年轻人,王超以传统饾版水印手法制作最精致的版画,其刻工印工都令人称奇,画面的创意更是充满现代感。冯先生对王超的作品赞不绝口,认为他是徐冰第二。从那时起,王超的作品陆续被木版教育信托以及英美欧各大博物馆收藏。

王超的作品以艺术家手制书为主,如《天候图纂》和《洋相图》,都是典范之作。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复古情结和人文情怀,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然后以精湛的木刻、饾版、水印技巧呈现。尽管王超的版画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张都是精品。他的《走进某日》、《褪色的痕迹》、《草堂春梦觅前身》等作品,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王超不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见解和才华,他的人格魅力也同样吸引人。他看似粗犷的外表下隐藏着细腻和热情。每次去杭州,我都喜欢去找他,一起逛古玩市场,听他快速说话,欣赏他的艺术作品。他是紫竹斋的主人,那里是中国美术大学的水印版画工作室。若有朋友去杭州,我都会推荐他们去紫竹斋找王超。在2003年,我们在大英图书馆举办了盛大的《中国当代版画》展览。正是这次展览,使得企鹅出版社经典系列的《围城》英文版封面设计迎来了新的契机。编辑在看过我们的画展后,对王超的作品一见倾心,特地邀请他为钱钟书的《围城》制作封面。至今,在英国各大书店及网上,仍能看到王超为英文版《围城》制作的封面——方鸿渐与苏文纨站在船头的湖光山色水印版画。尽管王超从未过多提及这幅作品,甚至可能并不将其视为自己的创作,因为这更多是一种“约稿”,由他人主导完成,而非他一贯的艺术风格。

或许,王超的作品中那种完美结合了传统水印版画技法与现代意象的特点,使得西方的各大博物馆纷纷收藏他的作品,常常能在展览中意外见到他的版画,就如同他乡遇故知,总带给人亲切之感。

去年夏天,我在美国与家人团聚,参观波士顿美术馆时,偶然撞上了一个名为《抱残守缺》的展览。展览规模虽小,只有四十余件展品,但却让我兴奋不已,因为我在其中看到了王超的《锦灰堆之八破图》(2006)。我立即拍照并通过微信分享给他,然而他对这次展览却一无所知。仔细观察展品的标注,发现这幅版画是由美国某私人收藏家借展。

这个展览的策展人白铃安(Nancy Berliner)曾在哈佛学习艺术及建筑史。她偶然在台湾旧货市场发现了八破图,并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在北京寻找老专家的帮助,她了解到这是八破图,并开始了漫长的研究之路。她认为八破图与西方波普艺术中的拼贴画有着相似的幽默感和创造性。与王超讨论这个话题时,他提到《八破图》中的图像都是身边的实物,用传统水印的方法创作而成。王超还表示,八破图在民国时期颇为流行,与宋明时代的博古图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肯定受到了青铜器全形拓的影响。

再说到今年的伦敦原创版画展,王超的唐纸饾版系列引人注目。这套系列共有六张,分别是《别多欢少奈何天》、《月移花影上栏杆》、《杨柳长堤影徘徊》、《佳期如梦》、《月满西楼》和《天上人间》。这套版画依然以古代文人题材为主,融入了元素,如庭院、园林、抚琴思念等,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之所以称为“唐纸”版画,是因为它们是印在米黄色的用楮树皮制成的仿唐纸上。王超致力于将这套画作打造成绢上的古画风格,拥有南宋或明朝的风韵。

这套画依然采用饾版水印技术,每张画大约刻有二十到四十块板。王超在创作时为了模拟古绢的布纹感,费尽心思。他使用宣纸的竹帘制成版,竹帘纹路极细。在刷墨时,由于竹帘上积的墨无法完全刷尽,印在纸上形成了一些不均匀的小墨点。这些原本被视为瑕疵的小墨点却别有风味,仿佛江南梅雨季节的气息,被王超保留下来,成为这套画作的特点之一。而且因为这些墨点的不可控制性,每次在画面上的位置都不同,使得每张画都独一无二。

不得不提的是水印木刻版画。在众多版画门类中,水印木刻版画是独一无二的中国艺术样式。在西方关于版画的书籍中,“水印”一词往往直接使用拼音。王超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中国水印木刻版画的魅力与技艺,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创作出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近年来,水印木刻版画在西方艺术界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喜爱。就在两年前,木版教育信托在佳士得拍卖行的伦敦总部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展览。何为民博士作为信托的理事和著名艺术家,在展厅中主持了水印木刻工作坊。那些身着时尚Jimmy Choo服饰、拎着Gucci包的伦敦女士们,走出工作坊时,手中捧着印有双色小花的宣纸,仿佛比拿着任何奢侈品牌都要珍贵。这场活动已成为人们口中的佳话。

去年,木版教育信托与虚苑在伊顿公学合作举办了水印版画展。虚苑派出的年轻艺术家们与伊顿艺术系的学生们亲密互动,为彼此带来了全新的艺术视野体验。很难想象,这所培养出二十多位英国首相的学府,二三十年后可能会涌现出一批熟悉马莲和棕刷的英国政坛新星。

去年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北斋巨浪之上》展览更是将人们对水印版画的兴趣推向了高潮。展览聚焦于葛饰北斋创作生涯的后期佳作,尤其是其《富岳三十六景》等作品。其中,《神奈川冲浪里》作品前总是人潮涌动,仿佛置身于卢浮宫欣赏《蒙娜丽莎》。而在展览的大厅旁,还有一个免费的小展厅,以多媒体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水印木刻版画的全过程。

王超的亲友团时常抱怨他琐事缠身、创作时间被挤压。然而王超却告诉我们他正在致力于一件伟大的事情——推广水印教学。全国美术院校中,紫竹斋是唯一集教学、科研、传承于一体的传统水印版画工作室。自2013年起,紫竹斋开始招收传统版画研究生,王超也积极参与其他美术院校的教师培训,传授传统版画技艺。紫竹斋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版画系也有深入的合作与交流。王超不断探索如何将传统技艺当代化,他深感当前中国的木版水印创作手法及视觉效果仍显单一,仅仅掌握传统技法是不够的。他希望用传统的手法摸索出一种新的版画样式,并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和实践。他的目标是用自己的创作找到传统技艺的当代性转换。我们不禁好奇,王超的新作是否会远离他那被各大博物馆所钟爱的文人画的复古情怀?他能否成功探索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让我们拭目以待。

奇闻异事|奇闻趣事|奇闻怪事|灵异事件|灵异故事|恐怖故事|世界奇闻|宇宙奥秘|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