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高效连锁运营物流体系,关键在于全面解析物流跋涉的四大核心:收购、仓储、配送及运送。
一、收购环节
任何企业,连锁企业尤为如此,产品的收购是运营活动的起点。连锁企业的收购策略需紧密配合整个连锁分店的货物需求。配送中心在汇集各连锁分店的要货计划后,结合总部指令和市场需求,制定统一的收购方案,有序地进行商品和物料的采购。收购环节是连锁企业中极具创造性的部分,其运营的产品都是通过收购引入,进而创造价值。目前许多连锁企业在把握本部及所属连锁超市的产品和收购信息方面存在困难,常常因库存不足影响销售,甚至因收购交易时间过长导致产品长时间缺货。
二、仓储环节
连锁店与其他商铺一样,需要常年销售的产品,也需要销售一些产销周期不固定的产品。对于常年销售的产品,如果每次连锁分店提出要货请求后,配送中心都去市场采购,无疑会增加成本和采购费用,也无法享受到批量采购的优惠。配送中心需要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大规模采购,以降低成本。对于连锁分店提出的要货请求,配送中心可以直接进行调配。对于季节性产品,配送中心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库存量,以满足随时销售的需求。
三、配送环节
作为连锁业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配送在连锁运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合理的物流配送使得连锁运营中的统一收购、统一配货、统一价格得以实施。能否建立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关系到连锁运营的规模效益能否充分发挥。配送中心的建立是整个物流体系的关键,下面我们详细讨论一下。
大型连锁企业应注重配送中心的建立,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合理规划配送中心布局,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配送服务。积极展开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通过联合、重组和专业化改造等途径,打破行业界限和区域限制,满足各连锁企业的运营需求。
(1)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
连锁企业要加快配送中心的建设。我国许多连锁企业在发展到30至40家后,物流成为了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若加大对物流配送的投入,无疑会使连锁企业更加良性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化基础设施尚不完备,连锁企业中的配送数量少、规模小,而国外则是大物流、大配送。例如沃尔玛的一个配货中心要管理100个店,辐射半径为200公里,一个配送中心面积就超过10万平方米。因此加强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连锁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A、自建配送中心
此办法适用于已达到一定规模的连锁企业。从国际连锁业发展的实践来看,一个便利店连锁公司在拥有20个店、总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时,就可考虑建配送中心;一个超市连锁公司在具有10个店、总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时,就有建立配送中心的必要。考虑到配送收入与配送成本因素,配送中心应具有相应的配送经济规模。当分店规模扩大使得配送中心正常工作所获得的数量折扣和加快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弥补配送中心建设和配送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时,就是建立自建配送中心的合适时机。
一些大型连锁企业如Wal-mart、大荣等都有自己的配送中心。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如西友、伊藤洋华堂等也开始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然而在欧洲和德国等地的大型零售商纷纷将物流业外包给第三方的专业性配送公司以降低物流成本的压力。可见随着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变化物流管理的策略也需要灵活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在欧洲,连锁零售业逐渐依赖于第三方和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商品配送。大型超市公司建设的配送中心能高效完成产品配送任务,但中小超市公司在资金、设备和人才方面遇到困难,如缺乏标准化作业流程、电子扫描设备等,影响服务水平。随着科技进步和分工细化,专门承担配送任务的公司应运而生,许多连锁企业选择依赖社会化配送中心。
在我国,连锁店规模较小,自建配送中心难以获得规模效应。许多连锁店选择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或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进行配送。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物流资源的效率,节约物流成本。大型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也开始承担其他公司的配送任务,如日本的西友公司,其配送中心不仅为本公司配送产品,还为社会上其他企业提供配送服务。
为了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配送中心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背。这包括推广运用条码技能、数据库技能、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先进技能和管理战略。配送方应改变单一送货的观念,使用电子商务帮助客户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如跟踪产品订单、提供销售分析和报表等。针对客户的特殊需求,配送中心可以介入买卖过程,如替代客户向供应商下定单、组织运输等,扩展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对于客户的跨国交易,配送中心还可以协助其进行报关、缴税费等手续。
我国连锁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正在逐步发展,但仍需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依赖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社会化配送中心,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物流配送方与客户之间,需要构建一种长久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一时的交易,而是长期的合作与共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必须加强信息沟通,深化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在此基础上,物流配送方更要站在客户的立场,深入理解其需求和关切,共同挖掘潜在的协同利益。这种深入的合作不仅能提升双方的业绩,更能稳固双方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合作不仅是商业交易,更是情感的共鸣和价值的共享。通过双方的不断努力与探索,终将开创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