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愈发重要。自2004年以来,我国出口制造业面临日益严峻的局面,尤其是经济危机后,小型制造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我国制造业目前主要依赖高投入和高资源消耗来维持发展,这种增长方式加剧了经济添加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对立。
从国内和国际局势来看,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导致CPI指数持续攀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加剧了企业制造成本。CPI的上升也推动了人员薪酬的增长,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开支。与此新兴工业国家如印度、越南等国的低成本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对我国企业形成竞争压力,使得我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人民币增值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西方国家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政策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从传统的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挖掘的利润已经十分有限。物流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制造型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供应链物流、生产物流以及库存管理来加速内部物流运作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为了优化供应链物流管理,建立共赢的供应商协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收购是整个企业物流的起点,也是供应链物流与社会物流的衔接点。只有与供应商建立良好、长久的协作关系,才能确保降低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在家电行业,许多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在收购产品时以价格为导向,这种做法可能会损害供应商的利益,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供应中断。为避免这种情况,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时应注意选取候补供应商、优先选择产品制造商、定期工厂审核等。
实施产品的零部件3S(通用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也是关键。尽量选用标准件作为零部件,简化零部件种类,实现零部件的通用化,以简化采购流程、降低成本。例如,家电企业的电源线经过3S管理后,所有类型的产品都可以使用同一标准的电源线。
优化零部件的进货检验流程也是至关重要的。流程决定企业的绩效,应对作业程序进行流程化管理,规范员工行为,减少流程中的冗余环节,以提高企业效益。通过引进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可以实时查询产品检验的全过程,大大缩短零部件入库检验的周期。
优化生产物流计划也是必要的。生产过程中的约束因素包括操作人员、设备、物流环节和管理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车间物流环节的不顺畅问题,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车间的布局、合理堆放部品、加强物流管理等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
物资部门专门负责将货柜用车载电瓶车从车间外的库区运送到生产车间的部件堆放区。这一过程中需要一名电瓶车司机和两名理货人员的配合。
接着,部件被转移到生产车间后,还需将其从堆放区运送到生产线上的操作人员手中。每个工位都需要两名部件运送和理货人员。
这种生产环节的物流流程存在诸多弊端。一旦物流环节出现差错,部件无法及时送达生产线,可能导致生产线停工。物流环节需要大量人员负责,增加了人力成本。部件的运送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货柜和电瓶车,占用了生产车间大量的空间,容易出现乱堆乱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生产秩序。
为了解决现有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措施,旨在尽量减少部件在生产车间内的存放。在主生产线周围增设了两条独立的部件供应线,主要用于运输一些体积大、重量重、人工转移不便的部件,如家电产品的电机、外箱体组件等。这些部件重量大,如果仅靠人工运输,不仅会消耗大量人力,还容易在转移过程中发生碰撞,影响外观。
部件供应线的设立原则首要考虑运输的部件种类,主要针对体积大、重量重的部件,旨在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不必要的工位,降低人力成本。部件供应线上用于放置部件的托盘应使用带有泡沫垫的塑料流通箱,不能使用金属托盘。因为许多部件的外观都经过喷漆处理,一不小心就容易在门上造成划痕,影响部件的美观,造成外观质量不良。
库存管理的标准化也是关键。家电企业因产品种类多、生产任务紧,导致库存备件种类繁多。如果不及时消耗掉,会造成企业资金流通不畅,增加企业负担。在库存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备件新旧不分、常用备件与不常用备件混放、重要备件与不重要备件混放以及库存备件数量与计算清单不一致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集中管理库房备件,改进备件存取流程。对一切备件实施集中管理,区分长期库存和常用库存。建立常用库存管理和长期库存管理的流程,将这两种库存分别处理,减少备件在库存时的损耗。对旧备件进行检测分析,对损坏的备件进行维修或报废处理,并建立维修记录以便区分返修备件和新备件。
为了区分重要备件、常用备件和非常用备件,改进了库房的布局,划分出不同的存放区域,并用明显的标志进行标识。新旧备件、常用和非常用的备件都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区域,不会与一般备件混淆。建立定期检查记录书,对重要备件进行定时检查,避免因长时间放置而造成质量故障。
对库房备件实行先入先出原则,先入库的备件先出库。为此企业采用不同色彩的月份标贴来保证备件的先入先出。
通过这种改进后的流程,旧备件得到了及时处理,减少了占用的空间,加快了企业资金回笼的速度。
结语:通过应用物流管理的相关理论,从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库存管理入手,我们实现了对物流流程的优化和改进。这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针对家电企业的物流流程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发现经过一系列优化措施,企业的生产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任何物流流程都存在改进的空间,因为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管理层面也需要持续优化。当前,企业的物流流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勇于创新,持续推动企业的流程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对物流流程的改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