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专业的学生将在商场营销学科的基础上,深入探索物质材料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流转规则,致力于实现最大空间和时间效率。他们不仅研究物流的内在规律,还关注其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紧密联系。学生将紧跟物流现代化的步伐,掌握相关的物流技能和物流管理知识。
在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商场营销学、财务管理、配送中心论等多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学生还将深入学习运输经济学、包装学、仓储管理学等国际先进的物流学科。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学生将获得管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并具备在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内外贸公司、工商企业以及物流中心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他们也可以选择在相关机构从事科研教育工作。
在我国,北京物资学院是最早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之一。早在2002年,该校已有67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上海财经大学也于近年来在工商管理专业中增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方向。报考该专业的学生需具备优秀的计算机和数学基础,同时对商场经济有全面了解。
对于许多人来说,物流概念可能显得令人困惑。有人认为物流仅仅是仓储加运输,或是配送的一种形式。那么,如何正确理解物流呢?在此,我分享一些对物流的观点,希望能为对物流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些帮助。
物流理论和概念的起源其实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许多人误以为物流是近代才出现的,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实际上,在产生物流理论之前,物流活动在人类社会中已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早在隋朝时期,京杭大运河就承担了南粮北运的重要任务,展现出我国古代的卓越物流运作。我国的物流研究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是有所落后。
与此物流理论真正起源于美国,特别是在二战期间的美国后勤管理中。战后,美国形成了完整的物流理论,并随着对日本的援助将物流理论传入日本。而我国则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大批留日学者的归来,引入了物流概念。我国物流界的权威专家王之泰教授在我国物流理论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著作《现代物流学》仍然是许多大学物流课程的必修教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学者引入了后勤管理的概念,与物流管理有所重叠。物流研究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之所以开始研究物流,是因为进入后工业时代后利润逐渐下降,为了寻找新的利润源泉,他们开始发掘物流领域的机会。而物流的迅速发展还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生产和消费已经跨越国界,分工更加细化,使得物流运作变得更加复杂和成本高昂。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运作的经济实体,这也是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流,我们应该了解物流理论的构成历史,从供应链的视角分析各环节的组成部分,通过案例分析来评估物流操作,从而加深对物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