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物流园区?从我国首个物流园区——深圳平湖物流基地说起,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已走过了多年历程,数百个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尽管“物流园区”已成为人们口中的常用词汇,甚至在许多地方的物流规划中,它已经演化为物流园区的规划,但对于“物流园区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人们却未必深入思考。
正如物流没有统一的定义一样,中国的物流定义与西方的物流定义存在差异,学术界的定义与产业界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尽管存在多种定义,它们仍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对于物流园区的定义,我们并不刻意追求统一,但必须对其进行明确。否则,我们的物流园区决策将失去基本依据。
在多种外语中,都有与“物流园区”相对应的词汇,如Centres logistiques de fret、Logistics park等。从全球范围来看,物流园区并非新生事物,至少在欧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对于中国物流界而言,它仍是一个新概念。那么,如何结合中国实际来探讨适合中国的物流园区定义呢?本文旨在通过国内外观点来探讨这一话题。
深圳平湖物流基地作为国内首个物流基地,其定位和发展逻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从配送中心到综合物流中心的研究发展轨迹中,我们看到对物流基地研究的不断深入。该基地对物流园区的界定概念是“建设物流事业基础的一个特定区域”,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综合集约性;二是独立专业性;三是公共公益性。这种定位体现了多种运输手段集合的特点。例如,平湖物流基地分为国内综合物流园区和国际中转物流园区两大功能片区,体现了多式联运的功能。王之泰教授所强调的一体化枢纽正是当前中国所缺少的,而这种一体化的模式可以节约不必要的建设投资成本并提升整个运输系统的运作效率。除此之外,该基地还包括多种作业方式的集约、多种运行系统的协调以及满足多种城市发展的需求选择等特点。
我国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观点来明确适合我国的物流园区定义。这个定义应涵盖综合集约性、独立专业性、公共公益性等方面,并体现出多种运输手段集合、多种作业方式集约、运行系统协调以及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等特点。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平湖物流基地已逐步构建起一个完备的服务体系,它不仅具备了基本的物流功能,还拥有了一系列强大的服务性功能。
在结算方面,平湖物流基地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货物交易结算服务,确保每一笔交易都能准确无误地完成。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深入分析,我们还具备了强大的需求预测功能,能够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市场预测和决策支持。我们的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也为客户提供了专业的物流解决方案,帮助他们优化物流运作,提高效率。
不仅如此,平湖物流基地还重视专业教育和培训功能,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我们还提供共同配送功能,通过集中管理,优化配送路线,降低物流成本。
除了以上服务性功能,平湖物流基地还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开展了一系列配套服务。我们协助进行商品的仓储、检验和报关,开设货物运输紧急救援系统,利用信贷技术跟踪货物,通过仲裁系统处理交易纠纷等。我们还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优势,利用卫星网、Internet网、EDI等先进通讯和处理手段,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并提供现代化支持决策系统和服务。
通过对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很多物流园区的规划与设计过于强调其功能而忽略了服务的重要性。其实对于物流园区来说,其功能只是一个“中间体”,客户真正需要的是服务。在定义物流园区时,除了包括土地规模、物流设施等基本要素外,还应特别强调其提供的服务。这也正是欧洲货运村定义中所强调的。
作为一个定义明确的区域,欧洲货运村明确了其业务活动范围、所有者及经营者、市场规则、基本或基础设施、运输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运营主体等要素。这些要素同样适用于我们定义物流园区。在实际操作中,物流园区的规模大小将决定其承载的设施、功能与服务。例如,上海和苏州的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心在规模上都给出了具体的参考数字。
对于未来的物流园区规划与发展来说,明确其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功能到服务的转化,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物流园区的竞争力。三
进入公司及标准和规则
物流园区要发展,首先要有明确的进入公司标准,这是市场竞争规则下的必要之举。任何模糊或宽松后再收紧的标准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做法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一个清晰的进入标准不仅有助于维护公司的声誉,也有助于筛选优质的合作伙伴,促进物流园区的长远发展。
四
物流服务:超越基础功能
物流服务不仅包括基本服务,还有附加服务或增值服务。这些服务既要覆盖进入公司的需求,也要满足终端客户的期待。物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不能仅停留在功能层面,而应该明确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在设计服务时,应该根据“链”条理念(如需求链、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服务链等)进行深度思考。建议将业务模式引入物流园区的规划和设计中,以提升服务的全面性和深度。
五
运营主体的核心地位
在物流需求集约化、土地开发需求集约化以及城市需求经营的大背景下,明确的运营主体对物流园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运营主体,土地和各种投资的回报只能停留在纸上。要避免那种表面上有运营主体但实际上各自为政或者只有管理主体而没有真正运营主体的局面。单纯地通过招商转让或租赁土地的方式,难以形成真正的运营主体。经营土地和经营物流园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六
投资主体的挑战与机遇
对于中国的物流园区来说,投资主体问题尤为重要。很多物流园区都是从生地开始,主要由主管部门或直属公司以土地形式投资控股,这导致政企不分的局面。与此相反,国外的许多物流园区往往从熟地开始,即便投资也不会干预经营。我们需要明确投资主体本身,并理清投资主体与运营主体之间的关系。
物流园区的发展是中国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官、产、学、研等各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未来的道路仍然漫长。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的成败得失,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物流园区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