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说到和做到的距离 谁为“互联网+流通”买

1)冷链行业看监管宏观需求层面,当前国内消费者对冷鲜产品的消费观念尚未完全树立;行业本身角度,目前存在物流标准不统一和缺乏全程监管的问题,成本过高与缺乏管控导致部分企业偷工减料,劣币驱逐良币。我们认为冷链行业发展的前提很大程度要看国家如何出台标准和监管、惩罚措施。 
  
  2)智慧物流谁买单目前从我们草根调研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反馈是,人工成本虽有上升,但智慧物流带来的效率提升、附加收入并不能有效弥补成本,而物流企业要确保的则是存活,智慧物流的概念要分领域,盲目推行会和实体经济脱节。 

  3)智慧物流标的需仔细识别智能设备投入环节主要在仓储,为快递分拨仓,如自动分拣设备;为电商仓配,涵盖分拣、扫码、货架、堆垛、物流小车等环节的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重点仍是设备效率和人工成本的取舍,调研结果显示,当前的自动分拣设备仅对标准价有效,并不能通用,性价比逊于半自动化或人工。 

  具体标的看三类,设备仓储与物流。 

  1)设备类公司核心看技术是否有壁垒,能否大规模突破效率瓶颈,具备这种特征的公司会有大机会,但目前看核心技术可能还是在海外厂商,对于国内厂商而言,关键要跟踪已经落实的订单数量、持续性。 

  2)仓储和物流地产类公司目前国内仓库的供给总体是饱和的,草根调研显示70%以上出租率和1 元/平米/天的租金已经是不错的水平,按现有土地价格+建设的自营仓库项目回报率可能并不高,所以核心要观察仓库所有者的成本(地价+建设成本或租赁成本),落实到合同上的客户总量和租金水平,特别注意是是否有大型客户,譬如电商的长期合同。 

  3)物流公司更多属于主题范畴,目前尚未发现通过智能物流大幅提升效率、有效拓展潜在市场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