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方物流概述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树立竞争优势,已经将目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作为“第三赢利源泉”。在此背景下,第三方物流这种服务方法应运而生,为供应链参与者带来了便利和协作机会,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
1. 第三方物流简介
第三方物流,又被称为契约物流、物流功效或归纳服务物流等。它是指在物流供给一体化过程中,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即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通过合同的方式,在一定的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是一个为外部客户处理、控制供给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他们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过程来服务于供应链。从某种角度看,这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2. 第三方物流的必要性
采用第三方物流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从规模经济、优化运输等方面实现运输费用的节省,展现专业与技能的竞争优势。它还能减少突发事件和额外运输服务问题,增加工作的有序性和供应链的可预测性。具体来说,开展第三方物流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优化整个物流供应链的需求:第三方物流能提供更为可靠、可预测的供应链,使物流更可靠、更可预测,减少库存中的安全存量,提高物料流转速度。
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剥离仓储、运输及分销功能,优化成本结构,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提升企业形象的需求:专业的物流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快对客户需求反应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塑造良好的运营形象。
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接轨需求: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映了一个国家物流业的整体水平。我国需要发展第三方物流,以与国际接轨。
3. 第三方物流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
从某种角度看,第三方物流属于物流体系的一部分,而可行性分析对一个体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流程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是否要大力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关键在于这种方法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有利。对第三方物流进行可行性分析至关重要。我们不仅要定性评价其优越性,还要定量地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准确衡量实施第三方物流的意义与价值,为决策提供参考。
二、第三方物流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方法
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是为了达到可行性分析的目的,从第三方物流体系众多的输出特性中选出的一套衡量标准。在实践中,它是对复杂体系的一种简化。在决策理论中,它可以作为目标函数;在控制理论中,可以根据评估指标建立控制体系输出水平的标准值。
评估指标具有评估规范和控制规范的双重功能。在指定评估指标时,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必要条件:
可查性:任何指标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查询得到。对于第三方物流体系这一极端复杂的系统,并非所有现象都可以测量,因此任何易变、发散以及无法掌握的指标都不能列入评估指标体系。
可比性:每一个指标都应该是明确的、可以进行比较的。可比性包括在不同方案间、不同范围内以及不同时间点(或等长时间间隔)上的比较。企业在评估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时,需要按照上述要求与企业自身物流进行比较。
定量性:为了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处理的需要,只有对复杂的客观现象进行定量才能进行评估和分析。对于缺乏数据的指标,要么放弃不用,要么运用专家意见进行软数据的硬化处理。目前关于第三方物流的论证大多基于定性描述,缺乏定量层面的分析和评估。
由于物流的复杂性,因此很难用单一的指标进行评估,需要进行多视角、多透视点的评估,建立分层次的指标体系。从企业的角度看,对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建立三个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即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和社会性指标。
(1)经济性指标。考虑选取比率性的评估指标——效益成本比。该指标涉及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实施第三方物流的经济性。具体包括:
固定成本:包括基建投资及车辆、库房、办公用房等固定资产占用;
初步探索第三方物流的经济分析量化方法
在评估企业物流计划时,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综合考虑至关重要。对于物流体系的评价,我们需要采用全面的视角,涵盖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在决定采用第三方物流还是自营物流时,经济分析法的应用尤为重要,其中,成本效益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
这家箱包企业,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面临着物流决策的挑战。对于这两种物流方式,都需要投入资金后才能带来效益。有的计划投入大,但效益显著;有的计划投入小,效益则相对较低。我们不能单一地看待任何一个指标,而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益的综合情况。
采用成本效益法进行分析时,我们需要比较两个计划的成本大小,并将其换算为现值,以便更好地进行比较。这是因为资金投入的时间点以及收益的及时性对于资金成本的影响不可忽视。为了公平比较两个计划的经济效益,我们将通过计算效益成本比来得出结论。
针对这家箱包企业的具体情况,我们对其第三方物流和自营物流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数据,我们计算出两个计划的年度投资盈利表。经过核算,我们发现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效益成本比远高于企业自营物流。这表明从财务角度看,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是有利且可行的。
从技能性和社会性角度看,第三方物流也显示出其优势。在快速性、便利性、直达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第三方物流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从社会角度看,第三方物流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是积极的,包括提高社会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整个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等。
对于这家箱包企业而言,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一个经济、技术和社会各方面都可行的优选方案。企业在面临物流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以做出最佳的决策。四、结论
在实际运营中,许多企业选择将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优化成本效益。这种策略的实施,源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事务上的专业性和规模经济效应。货主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物流能力,若不能有效利用则显得可惜。不同行业和产品结构对物流能力的需求各异,有时难以在现有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中找到完全匹配的解决方案,或在经济效益上不合算。第三方物流公司可能因货主企业提供的货物规模未达到其经济效益要求而拒绝承接物流业务。
这种现象导致货主企业通常将部分物流业务外包,而其余则由自营物流部门处理。双方的目标明确,即实现整体物流业务的成本效益最优化。透过这一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存在着一种经济博弈关系。在动态的利益博弈过程中,双方会根据对物流成本效益的评估来制定各自的物流策略。
对于货主企业,需要决定是否外包物流业务,如果是,那么是全面外包还是部分外包,外包的比例是多少,以及哪些物流业务需要外包。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则需要决定是否接受物流业务,接受多少,接受什么样的物流业务。他们的决策原则都是基于成本效益的分析。
就像两张形状不规则的拼图,双方需要通过优势互补、协作和谈判,寻求最佳的物流业务结合点,以达到双方都满意的物流代理价格,实现双方物流业务的成本效益双赢。随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应用,在追求整个供应链整体利益的驱动下,这种双赢的局面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其中,对双方物流业务的成本效益分析是核心所在。这一过程就像将两张拼图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图像,代表着双方在物流业务上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