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地质年代的独特篇章
白垩纪,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元,长达7000万年,是显生宙中最长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以其特有的白垩沉积而命名,白垩是石灰岩的一种类型,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颗粒均匀且细小。白垩纪所形成的地层称为白垩系,是德文“白垩纪”的缩写。
白垩纪的气候相当暖和,由于海平面变化大,这一时期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高达现在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更是工业时代前的6倍,气温较今日高出约4摄氏度。尽管这一时期的主要岩石标志显著清晰,但其开始的准确时间却难以精确确定,误差可能在几百万年之间。
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之一,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绝大部分物种的灭亡。有理论认为,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在现今的墨西哥犹加敦半岛附近留下一个巨大的坑洞,从而引发了这次灭绝。但这个理论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白垩纪的生物地层学富含海侵海退、缺氧事件、地磁场倒转等重要课题。全球其他地区白垩纪的地层主要由海相的石灰岩层构成,这些石灰岩层是在温暖的浅海环境中形成的。高的海平面导致了大范围的沉降作用,形成了厚的沉积层。这些沉积层包含石灰岩、砂质岩等,并且常有海胆、箭石、菊石以及一些海生爬行动物(如沧龙)的化石。
白垩纪的一些地标性地点如英格兰南岸的多佛白色峭壁、法国诺曼底海岸等,都是由于白垩沉积而形成的。这些沉积层的质地相对松散,并不坚固。而在白垩纪中期,海洋低层的流动滞缓导致了海洋缺氧环境,全球各地的许多黑色页岩层便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缺氧环境中产生的。这些页岩层成为了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来源之一,北海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白垩纪是地球历史上一部壮丽的篇章,蕴藏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和生物化石记录,为我们揭示了地球演化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