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使用医用纱布包扎伤口是最常见且最标准的止血方法。纱布通过吸收血液中的水分,让血液成分得以稀释,从而促进血液凝结。纱布吸血过多的问题却长期被忽视,导致伤口出血过多,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因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好消息是,我国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已经研发出了一种新型止血纱布,它的突出特点是不吸血。
这款新型止血纱布的研发背后,是中科院化学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赵宁、徐坚研究员课题组与北方医科大学邵龙泉教授密切合作的成果。他们从纱布材质亲水和疏水的角度出发,创新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止血材料,解决了传统纱布吸血过多的问题。通过纳米技术,他们在传统纱布纤维表面构建微纳米结构层,将普通纱布的亲血特性转变为疏血特性。这意味着经过处理的纱布表面,血液无法浸润。接下来,他们将疏血纱布与常规纱布叠加使用,利用基层的常规纱布促进血液凝固,而下层的疏血纱布则产生负压,阻止血液浸湿和渗透。这种创新技术实现了有效止血并降低了失血量。
实验数据令人振奋。与传统医用纱布相比,新型止血纱布能将失血量降低约60%。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模拟颈动脉出血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新型止血纱布的小白鼠存活时间延长了约40%。这种纱布有望为抢救患者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
这项研究成果为高效止血材料的研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关于这一重大突破,相关的学术论文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医疗材料》上在线发表。更令人欣喜的是,这款止血纱布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标志着我国在医疗科技领域的又一重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