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818报道)来自美国丹佛自然与科学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们带来了一项惊人的发现。他们揭示了在地球历史上的白垩纪到古近纪大灭绝之后,生物恢复过程的化石记录。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已在《科学》杂志的十月二十四日版中在线发表。这一发现由美国研究人员T. R. Lyson等人领衔完成。
这些研究人员报道了在科罗拉多州发现的一个经过时间校准的地层剖面,其中包含了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植物的异常完整的化石。通过深入探究,科学家们阐明了在白垩纪大灭绝后的初期阶段,也就是鲜为人知的前一百万年中,生物是如何迅速恢复和演化的。
大约在大灭绝发生后的十万年(ka)内,哺乳动物的分类学丰富度翻了一番,最大的哺乳动物体重也迅速恢复到接近大灭绝发生前的水平。在大灭绝后的约三百万年内,最大的哺乳动物体重和饮食微环境的分化程度增加了三倍,同时直立花卉物种的丰富度也随之增加。而在大灭绝后的七百万年内,出现了其他的大型哺乳动物,这与豆科的首次出现紧密相关。
这些植物和哺乳动物的起源以及体重变化都与气候变暖的间隔相吻合,这表明气候是影响大灭绝后生物恢复的重要因素。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地球历史上一场重大生物恢复事件的细节,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这些化石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让我们能够窥探到地球历史深处的奥秘。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对地球生命演化的理解增添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