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知识背景(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在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并非仅涉及观念更新,而是一项充满客观性和经验性的总体实践工程。在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社会学方面,对学科实体性基础的探求和追索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社会学学科实体性基础”,指的是在社会学中作为实体存在的宏观、中观及微观社会要素。例如,城市社会和乡村社会是宏观层面的实体性社会要素,而社区和村落则代表了中观层面的主要特征。与之对应的是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区研究和村落研究等社会学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

若要在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时仅局限于学科理论探讨和研究方法,而不研究实体性社会要素,那么社会学将因缺乏实体性知识体系的支撑而难以获得真正的进步。回顾欧美社会学的早期发展,可以看出,在19世纪中叶,欧陆社会学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了作为一门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并未在实体性学科领域展开研究。直到20世纪初期,随着社会学在北美的发展,城市社会学和农村社会学等学科的诞生为建构社会学知识体系奠定了实体性的知识基础。

中国自引进西方社会学基本理论以来,也开始了学科本土化的进程。几代社会学人意识到作为舶来品的西方社会学与中国城乡社会之间存在隔膜,因此倡导通过经验研究破解这一难题,并建立自主知识体系的实体性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要从城乡实体性社会样态出发,挖掘提炼中国本土社会的基本特质,不断推进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在社会学发展历程中,城市社会学和农村社会学的诞生具有重要地位。它们为研究者提供了实体性空间,拓展了知识体系,增强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经验性。在中国社会学初期,包括吴文藻、费孝通在内的社会学家通过对乡土中国的实证研究,概括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学术命题,形成了富有影响的社区学派。

仅仅从乡土中国研究入手理解中国社会可能存在局限。学者陈映芳指出,将中国裁剪、过滤成“传统的、乡土的中国”的过程存在简单化缺憾,忽略了城镇社会和城乡关系的传统以及城市的特性。对中国城市传统的研究和挖掘也被逐渐纳入研究议程。

由改革开放后中国新型城乡关系创新实践引发的内生发展理论在社会学知识体系中至关重要。通过带有实体性的城乡社会发展经验提炼出的发展理论有助于弥补西方针对发展中国家建构的“外发理论”的不足。以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理解为例,学界通过阐发城镇化概念,努力实现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强调县域社会作为独立发展单元的重要性。在中国历史上,县镇不仅是一个行政区划的单位,更是一个发展的实体性单元。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需要深入研究实体性社会要素,从城乡实体性社会样态出发,挖掘中国本土社会的基本特质,并不断推进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同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县域社会,作为我国基层社会的缩影,承载着连接个体与宏观社会的桥梁功能。它如同一颗独特的明珠,兼具现代城市的繁华与传统乡村的静谧,展现出完整的、独立的形态和系统。正如学者王春光所述,县域社会不仅具有现代性和城市性,还融合了传统性和乡村性,承载着传承与发展的重任。

内发理论,这一源自中国乡村发展实践的理论体系,与欧美的外发理论形成鲜明对比。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下,乡村空间曾被视为衰败的象征。中国的社会学界却从乡村发展的实践中提炼出了内发理论。这一理论强调,发展应根植于地域居民的生活需要和地域文化传统,通过地域居民的共同努力,开创出符合地域特色的发展道路。费孝通的苏南小城镇研究便是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乡社会的界限日益模糊,城市社会学与农村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也开始相互交融。地域社会学应运而生,它关注充满动态流动性和复杂重层的“地域空间”,致力于形成具有自主性的学科知识概念及体系。城乡融合的地域空间是地域社会学关注的焦点。这一空间承载着特殊的功能,是城乡互动的重要场所。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乡融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特色。在欧美城市学家的研究中,它常被看作是城市的“阴影地带”,但在地域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下,城乡结合部却是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域空间。探究其问题表象及活力源泉,成为我们理解城乡关系的关键。

地域社会学还强调地方性在发展中的作用。由地方性滋养出的社会文化主体性,成为推动县域现代化发展和变迁的主导力量。从地方性中寻找社会文化主体性的培育可能,为中国更多县域推动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

谈及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我们必须深入分析两个重要背景。要置于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从中学与西学的互动中理解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科的理论性,又要深入城乡社会进行实证研究,建立起学科的实体性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构起具有自主性的社会学知识体系,实现当代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

本文作者田毅鹏教授,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资深学者,同时也是吉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其观点深受读者欢迎和认可。所发布的《光明日报》2023年8月4日第11版。《县域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内发理论、地域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一文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入而独特的视角。(字数限制原因,部分内容进行了省略和调整)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快递新闻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