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世界之最是什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放飞

图片制作方汉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两位即将走向边疆、肩负使命的年轻军人——王艺淞与李大兴。他们的决心和信念如同他们的名字一样,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王艺淞,陆军步兵学院指挥信息系统工程专业的优秀学员,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在校期间,他不仅取得了众多荣誉,更是用他的行动践行了一个军人的誓言。他宣誓志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到一线部队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他的心中燃烧着对边疆的渴望,对练兵的热爱,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毕业时,他写下了自己的誓言:“对我而言,专业成绩不是选择安逸的理由,卫国戍边是我青春无悔的选择。”他带着这份决心和信念,奔赴边疆,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与此火箭军工程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优秀学员李大兴也有着同样的决心和信念。在校期间,他历任多个职务,取得了众多荣誉。当他听到“艰苦边远”这四个字时,并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选择了走向边疆,献身国防事业。他说:“好男儿就是要到‘荆棘处’历练,将青春之花盛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的决心和信念让我们深受感动。毕业时,他写下了自己的誓言:“我宣誓服从组织分配,到边疆去,到一线去,立志献身国防事业。”他的眼神坚定而执着,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烈火青春,扎根边疆献祖国

李大兴驻足在兄弟部队的阵营中,眼前是斗志昂扬的战士们,他们沉浸于专业学习中,磨砺体能,对抗风沙与酷暑,毫无怨言。站在那里,他感受到的祖国是鲜活的、可触摸的,化为山上的每一块石头、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在阵地考核的日子里,李大兴肩负警戒重任。导弹如利剑般直指苍穹,那一刻,铁马秋风的壮美画面在他心中升腾起强烈的震撼和自豪感。他深知,作为一名军人,能参与这样的任务是无上的荣誉。这荣誉的激荡,使他萌生了报考军校的决心。

时光流转,大二时,李大兴被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故事深深感动。他在思考,相同的年龄,他们在最艰苦的地方守卫国土;同是军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他能否挺身而出?从那时起,他的心田便播下了卫国戍边的种子。

大四的寒假对李大兴而言,充满了挑战。收到母亲的病理诊断报告单,父亲告诉他妈妈生了重病。手术定在除夕前一天,等待的六个小时格外漫长。面临家庭、未来和梦想的考验,他陷入了沉思:是选择留在家人身边,还是听从内心的召唤,到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

除夕夜,坐在母亲床前,看到窗外的万家灯火和绚烂烟花,李大兴向父亲倾诉了自己的内心想法。父亲的鼓励让他感动不已:“好男儿志在四方。”父亲的话语让他重新燃起赴边的斗志。经过治疗,母亲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身体逐渐康复。在党支部征集戍边意愿时,李大兴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赴艰苦边远地区的申请书。临行前,教导员蔡鹏皓寄语:“革命军人的选择总是与忠诚、责任和奉献紧密相连。这里的‘四方’,是最能体现你价值的地方。”

与此另一位优秀学员赵思哲也做出了令人钦佩的选择。作为武警警官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的优秀学员和综合成绩排名第一的他,原本可以选择回到原总队安逸的工作。然而他选择了西藏高原这片热土作为自己人生的下一个舞台。他深知军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越艰苦的地方越磨砺自己,”他说道,“选择去西藏并非一时冲动,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去接受挑战的他展现了一名军人的担当和追求。

赵思哲曾在新闻中看到海拔高达四千多米的高山无名湖边防连官兵升起的五星红旗在边防一线飘扬时深受触动。他渴望亲手升起一次国旗在祖国边疆。他明白选择高原意味着挑战和磨砺但更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他不仅说服了父亲还激励弟弟以他为榜样。为了尽快适应高原环境他开始有针对性地锻炼体力并购买了面罩来模拟高海拔环境以便在赴边之前更好地适应高原生活挑战极限磨砺自己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需求为边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展现出了当代青年的勇气和担当!赵思哲为自己精心策划了一份“进藏攻略”,从思想准备到体能储备,从理论知识到军事技能,这份攻略几乎涵盖了所有方面。攻略的扉页上写着:“无论是雪域高原还是万里海疆,无论是深山密林还是大漠戈壁,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沉而清澈的爱,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一条横幅“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高高悬挂在学院的“忠诚大道”上。在离校前,赵思哲与战友们背着行囊在横幅下排成一列,向培育他们四年的母校致敬,然后转向新的征程。

临行时,他们的导师冯超寄语道:“选择赴边,不仅是去向,更是志向。思哲,你选择的地方虽然离家遥远,但离梦想很近。愿你永葆初心,砥砺前行,像托举梦想的雄鹰一样,在高原的天空振翅翱翔。”

谭琴是空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一名学员,她的毕业综合成绩在专业中排名第三。在校期间,她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还被评为“四有”优秀学员。

在毕业选岗时,谭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驻地在千里之外新疆的空军某部,地图上4400公里的距离,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从小在湖南长大的她,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声音:“一个小姑娘为什么要放弃那么多重点大学去千里之外读军校?”参军报国的种子在她心中早已生根发芽。

儿时,谭琴常听父亲讲述大伯的故事。大伯在年轻时应征入伍并远航执行任务,却不幸牺牲在祖国海域。谭琴一直将大伯视为榜样,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参军入伍。

在空军工程大学的日子里,谭琴深受学长学姐们赴边事迹的鼓舞。大三时,她主动联系在西藏的学姐张羽翔,听着学姐描述西藏的军人神圣与崇高,她的心中充满了向往。

平时与家人通话时,谭琴总会巧妙地将话题引向边疆。母亲逐渐明白了她的想法,含泪默许了女儿的选择。她向党支部递交了“三到”申请书,主动请求前往艰苦边远地区。

军校的日子里,谭琴不断充实自己,积累基层管理带兵的方法和技能;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并获得佳绩;通过计算机三级考试,毕业设计被评为“优秀”……每一份成绩单都见证了她赴边的决心和誓言。

虽然一心想去西藏,但今年学员队没有赴藏指标,于是她选择了最边远的新疆。她说:“作为一名军人,必须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条件最艰苦的戈壁大漠才是我的灵魂故里。”临行时,大队政委陶应东寄语道:行程千里,母校永远在这里。你的眼神中满是决然与无畏,如同古代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愿你在大漠孤烟中写下最美的华章。

来源解放军报。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快递新闻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