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早晨,总是以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面唤醒。一句“老板,二两小面”的简洁呼唤,如同清脆的铃声,唤醒了这座美食之都。
重庆小面,以其麻辣鲜香的独特风味,在全国面食中独树一帜。它是本地人的早餐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吸引无数外地人到重庆品尝的美食。几年前,重庆小面还只能在线下打卡,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预制重庆小面的横空出世,借助网络电商的力量,重庆小面才逐渐走红全国,走向世界。那么,预制重庆小面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呢?它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成功密码呢?
说到重庆小面,就不能不提它的山城情缘。每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背后,都蕴含着山城重庆特有的生活方式。重庆,这座直爽火辣的美食之都,给了面条最高的礼遇——小面。这里的“小”并非尺寸之小,而是简约之美,指的是简单的麻辣素面。
麻辣,是小面的灵魂。重庆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阴冷潮湿的环境使得辣椒和花椒成为了人们祛寒祛湿的必备调料。重庆人常年食用辣椒和花椒的习惯得以养成,这也让小面深深嵌入了山城的基因。
重庆与小面的缘分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早年,巴渝汉子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炭炉、面条和佐料一应俱全。后来,这些流动的“担担面”逐渐演变为简易的摊摊面。尽管重庆的城市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但这些代代相传的传统小面仍然在山城沸腾着,满足着重庆人的味蕾,也充盈着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每天销售约1300万碗的小面,意味着每三个重庆人每天至少要吃一碗。不了解重庆人对小面味道的极致追求,就无法理解他们对小面的热爱。这种爱,与面店的环境无关,只关乎味道。
随处可见的小面店,成为了重庆大街小巷的标配。无论是花卉园片区还是其他任何地方,小面店总是生意兴隆。像王云这样的店主深知,小面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的学问很大。只有十几种调料的比例搭配得当,才能做出一碗合格的重庆小面。
夜幕降临,快递员、建筑工人们走进店里,一碗美味实惠的小面是他们劳累一天的最好慰藉。而对于像费朝云这样的老板来说,每天亲自准备食材、制作调料,确保每一碗面都是对味蕾的最好馈赠。
据重庆市商务委介绍,全市现有小面门店约8.4万家,每天销售的小面数量惊人。小面虽小,却拉动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带动了辣椒、花椒等作料的销售。这不仅体现了重庆人对美食的热爱,也展示了小面对整个产业链的贡献。重庆小面:从一碗到一盒的蜕变之路
尽管重庆小面深受本地人喜爱,但在外的知名度却相对较低,甚至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也显得相对薄弱。这一局面,重庆市大渡口区经信委副主任李晓丹有所察觉。
看着柳州螺蛳粉的成功,不少重庆小面企业看到了商机。傅勇,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率先尝试重庆小面的工业化生产。这一尝试,成功开启了重庆小面从“碗”到“盒”的拓展之路。
2020年12月,重庆首家重庆小面预包装生产线在井谷元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久后,重庆市大渡口区也积极建设重庆小面产业基地,推动该产业在培育、标准建设、电商孵化等方面的发展。
短短两年时间,重庆市小面产业园已吸引了50余家企业入驻,其预包装产品成为了各大电商平台的热销产品。到了2022年,该产业园实现的营收更是同比增长了47.3%。
作为首批进入产业园的企业之一,井谷元推出的七款预制重庆小面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其中去年预制重庆小面的年产值达到了5000多万元,成为公司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傅勇表示,大渡口作为一个老工业区,并非重庆小面原材料的产区,但该区围绕整个产业链进行布局,成功培育出了小面产业。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空白和巨大的消费潜力,迅速占据了产业发展的先机。
预制重庆小面之所以能迅速成为“网红”,关键在于其高达95%的口味还原度和丰富的产品种类。从辣椒、花椒等作料的选择到添加比例,再到香料的数量和熬制的时长,预包装版重庆小面都力求与传统小面保持一致。他们的宗旨是,让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都能享受到重庆小面的美味。
为了保持重庆小面的纯正味道,产业园还推动制定了相关的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等,通过标准规范来保障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他们还不断推出新品,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口味需求。
虽然美食工业化是一项精细的工作,需要每个环节都精心打磨,但井谷元和其他配套企业仍在大力投入研发,精益求精。他们通过设立研发中心和检测设备,确保产品的安全、美味和营养。
重庆小面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文化。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文化,重庆市内首个以重庆小面为展览主题的重庆小面博览馆应运而生,通过生动的图文、产品展示和现场品尝,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重庆小面的历史、制作工艺和产品特征。
从“碗”到“盒”,不仅仅是装载方式的变化,更是重庆小面从线下到线上、从本土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拓展之路。未来,重庆小面将继续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集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电商销售、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走进重庆市内首个以重庆小面为主题的博览馆,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重庆小面的魅力与历史底蕴。“面”向世界的重庆小面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发展之路却充满挑战与机遇。重庆辣有引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熹透露,他们的预制重庆小面已经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截止至2022年,海外销售额已经接近500万元大关,而国外的商场和超市纷纷主动联系他们要求进货。深受当地华人消费者喜爱的重庆小面,不仅美味可口,性价比也极高。不仅如此,公司还雄心勃勃地设定了今年海外销售突破1000万元的目标。
除了预制产品,更有众多重庆企业将地道的重庆小面实体店开至海外,让外国友人也能亲身体验到重庆小面的独特魅力。比如在英国伦敦市中心,有一家名为CHONGQING的餐饮店,主营火锅、烤鱼以及小面等重庆特色美食,深受外国食客的喜爱。
该店的合伙人杨四春分享了他的成功经验。在2018年的中英美食交流活动中,他察觉到重庆美食在外国的受欢迎程度很高。仅仅一年后,他和英国的朋友共同投资1500万元,在伦敦开设了面积达350平方米的重庆美食餐馆。外国顾客通常选择吃火锅,同时点一碗重庆小面作为主食。为了保持小面的原汁原味,他们甚至从重庆运来辣椒、花椒等原料。目前,餐厅的日营业额维持在8000英镑左右。
杨四春还把自己的供应链公司搬进了重庆市小面产业园,致力于打造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结算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项目。他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实现产值5亿元和税收1500万元。
展望未来,他们计划继续拓展海外实体店,同时聚焦预包装食品市场,通过海外门店、超市和电商平台推广预制小面。尽管前景看好,但重庆市大渡口区委书记余长明认为,重庆小面的道路仍然漫长。目前,预制重庆小面的知名度和销售额与柳州螺蛳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在市场化和品牌建设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生产和服务类企业入驻重庆市小面产业园,如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全国首张重庆小面食品生产许可证,以及占地6万多平方米的生产中心一期项目竣工等好消息的传来,李晓丹坚信重庆小面将会更好地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