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自然风貌(中国最有仙气的城市,不在山

湖北,这个地处大江之腰腹,揽通衢之地的中部大省,其下的市镇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貌。尽管它们都有着丝缕悠远的古楚余韵,同时又弥漫着剽悍的江湖市井风气,但十堰,无疑是其中最特别的一座城市。

走进“仙气飘飘”的十堰,你或许首先会被武当山的神秘与壮丽所吸引。这座名彻四海的仙山,位于十堰境内,是中国武林最玄远的圣境。想象一下,白衣青履的剑客在山林云雾中飞腾,在宫观中穿行,那种迷离的世界仿佛就在眼前。

你可能听说过南水北调工程吗?十堰正是这一重大工程的起点城市。中线工程所依赖的巨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就位于十堰。可以说,十堰的水源滋养了北方上亿人口,这份贡献值得人们心怀感恩。

还有东风汽车这个大名鼎鼎的品牌。这座以政企合一形式与十堰共同成长的汽车制造巨头,如今仍在为国为民生产着质量上乘的东风大卡车。可以说,十堰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工业新城。虽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这里只是一座拥有十道堰坝的荒凉山区小镇,但现在它已经崛起为一座充满生气、宜居宜游的魅力之城。

地理位置上,十堰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汉水,作为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十堰一段被古称沧浪之水。这一区域的水道以强大的力量分秦岭、大巴山,是沟通秦、楚二地的咽喉水道。十堰东北、西南两翼分别触碰中原和巴蜀的地理边缘,因此被称为“四省通衢”,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不仅如此,十堰境内水系纵横,交通便捷。这里不仅有壮丽的武当山、秀丽的丹江口水库,还有繁忙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网。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十堰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有着工业新城的活力,也有古老文化的底蕴。

在这片秦楚交汇的“沧浪”地带,十堰地区的独特地理特征早已引人瞩目。这里交通便利,山水相依,深广多山的特点早已超越了历史的尘埃,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十堰,这座拥有汉水便利的城市,以其深广的山林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历来,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政权,都视此区域为高级干部流放之地。这里既方便监视控制,又隐秘而荒凉,难以逃脱。从秦之吕不韦家族、嫪毐家族,到隋文帝太子杨勇,共有45位帝王将相及其家眷被流放到房陵(即现在的十堰下属的房县)。这片山林与文明的中心地带产生了许多隐秘的联系。

房县四周环山,犹如一座天然的大房,隐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到了明代,朱元璋对这个要害地区表现出极大的担忧,随后封禁了这片区域。70年后,随着禁令的逐渐废弛,许多流民开始进入此地开垦。为此,明朝在这里设立了全中国的第一个“特区”——郧阳抚台,逐渐发展成为汉江上最大的商埠,舟车云集,繁华显赫。

尽管十堰作为一座现代城市非常年轻,但十堰地区实则悠久而古老。这个“朝秦暮楚”的河谷,融通四方的风气,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地民俗,为后面新城市的生长提供了土壤。

十堰与武当山、丹江口等地紧密相连。武当山作为一座神秘而充满魅力的道教名山,其地位在明代以后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明成祖朱棣对武当山的重视,甚至将其与自己的发迹之地北京相提并论。他大修武当山,其重视程度如同在北京修建自己的宫殿。如今,武当山以其壮观的建筑和奇绝的自然风光,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十堰最响亮的旅游招牌。

而十堰与北京之间的历史联系也十分紧密。两座城市看似相隔甚远,但却有着隐秘而重大的联系。武当山的崛起与明成祖朱棣的私心紧密相连,这也间接促进了北京与十堰之间的紧密联系。

十堰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地理特征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这座城市独具魅力。这里不仅有便捷的交通网络,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武当山,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山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秘。从雷火炼殿的纯铜金殿,到600年不灭的油灯与传奇的龙头香,这里的内容之丰富,确实令游者应接不暇。摄影爱好者罗斌的镜头下,武当山的雪天里,游人排队登顶,一幅美丽的画面。

丹江口水库,紧邻武当山,这座巨大的水利工程,其终点正是北京城。从丹江口水库奔来的清水,滋养了北京城区的75%,更是覆盖了天津城区、河南的11个省辖市以及河北省的1300多万农村人口。摄影爱好者姜轲的镜头中,丹江口水坝巍然耸立,壮观景象令人震撼。

如此巨大的水利工程的修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数十万生活在汉江边的居民,为了这一工程不得不移民。十堰,因此成为了共和国的“功臣之城”。这一工程也在十堰与河南淅川之间造就了中国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巨大的水体与武当山的山势、人文景观相呼应,再加上曲折绵长的环湖公路,形成了一方绝世美景。

十堰,这座与首都北京紧密相连的城市,仿佛是一个不凡的印证。山与水的隐秘相连,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小的分量。摄影爱好者仵姜镜头下的水系清洁工,忙碌而有序,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和谐与活力。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大批建设者涌入十堰,开始了工厂与城市的建设。一座新城在短短十几年内拔地而起,现代气息扑面而来。这座当初出于备战的考量而选址在大山里的新城,显现出了许多其他城市并不具备的特色。山形与城市紧密相依,楼宇与山峰鳞次栉比,终日云雾缭绕,仙气飘飘。市区之中就有像牛头山公园这样的森林公园,可供市民休闲娱乐。

十堰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而这座工业移民城市的市民,大部分是汽车厂的职工及其家属、后代。他们中不乏高级技术人员,所以十堰人的高素质在整个湖北都出了名的。人人讲普通话,城市治安极好,服务业成熟完备,社区氛围和谐融洽。

尽管建在山中也有其用地紧张、城市扩张受限的缺点,但十堰的城市中心这些年来逐渐开始兼并周围的古老县市。古老的郧阳如今变成了十堰的一个区。这种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融合让十堰拥有了极其琳琅多彩的地域文化。十堰各县半山半水,有着独特的物产与菜色。如丹江口盛产的美味淡水鱼翘嘴鲌、西部山区各县产的头羊等。尤其是竹溪县的美食最为有名,“竹溪蒸盆”堪称鲜味荟萃、肉美汤甜。由于有不少市民是从长春一汽前来的,所以十堰的东北菜也十分地道。

十堰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既有壮丽的山水画卷也有和谐的社会氛围还有美味的食物文化让人流连忘返。在这片多元交融的土地——郧阳区,陕、川、豫、鄂的文化在这里碰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里的特色美食——三合汤,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红薯粉、牛肉片和饺子三种看似不相关的食材完美融合于一碗之中,这种在外人眼中难以理解的搭配,却是这里人们心中的地道美味。

在十堰,人们来自,有的是居住于此两代的工业移民,有的则是世居于此的湖北佬。他们方言各异,食俗不同,长相性格各异,但他们都以强烈的归属感,热爱着这片“仙气飘飘”的土地。

摄影/陈祎明。在十堰市内,二汽厂的旧铁轨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历史。这些铁轨,如同这座城市的人们一样,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记忆。

作者大蹦驴以生动的文字描绘了这片土地的多元与包容,编辑顾嘉玮精心整理了这篇文章,地图编辑刘耘硕也为文章增添了更多的地理色彩。封面摄影和图虫·创意为文章带来了视觉的享受。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的立场。若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这篇文章是对十堰和郧阳区的生动写照,展现了这里人们的热情与对家乡的热爱。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快递新闻网链接。